2023各校录取分数线如下:
2023年上海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如下:
本科分数线:405分;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504分;
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304分;
体育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284分;
(注:上海市高考本科成绩满分为660分)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人数及录取分数线
据统计,2022年上海市考生录取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总人数是220人左右,录取分数线是618分。而2023年,上海市考生录取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总人数仍然是220人左右,录取分数线约为617分左右。
上海电力大学:录取分数线公布
上海电力大学参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规定的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划定2023年本科录取分数线,以下为具体内容:
根据相关规定,上海电力大学2023年三校生的录取分数线为:普通类:统考一本线以下(含一本线) 职业技能测试满分,艺术类:普通类基础上附加专业测试满分或实践表现优秀者。
上海各大学2023年录取分数线
1、上海电力大学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
文理科类专业:一本线控制分数线(495分)或者省一本线控制分数线(472分)中的较低分数线加10分。
工科类专业:一本线控制分数线(495分)或者省一本线控制分数线(472分)中的较低分数线加20分。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电力大学的文理科专业录取分数线在今年的基础上有了10分的增幅,而工科专业录取线则有20分的增幅,表明该校对于理工类专业的需求更为迫切,需要更多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优秀学子加入其中。
2、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
文科类专业:二本线控制分数线(428分)或者省二本线控制分数线(408分)中的较低分数线加10分。
理科类专业:二本线控制分数线(428分)或者省二本线控制分数线(408分)中的较低分数线加20分。
职业技能测试成绩:三科总分200分(单科学分低于40分者不予统考)。总分越高的考生越具有优先录取资格。
转段考试成绩:文化课考试成绩+技能水平测试成绩。依据总分高低,按招生计划录取。
参加转段考试的学生不仅要求达到转段资格线成绩,还要满足多项其他要求方可转段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因此,考生报考该校需要提前了解其招生规则并在各方面加强备考。
3、上海商学院
据上海商学院公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2023年该校本科专业录取最低分数线如下:
物联网工程专业:
职业技能测试单科资格线40分,三门文化课总分≥256分。
该校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职业技能测试资格线设置在40分以上,考生需要在各方面的技能水平上实现自我提升,以赢得录取资格。
4、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2023年三校生本科最低录取控制线公布如下:
最低录取控制线为:415分(统一文化考试成绩职业技能测试成绩)。
5、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将在近期公布,相关信息可以关注学校的发布公告或者咨询招生办。
6、上海杉达学院
上海杉达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也将在近期公布,相关信息可以关注学校的发布公告或者咨询招生办。
上海电力大学(本科)2022年在上海市综合类最低录取分为466分,录取位次24851。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99分,能源与动力工程497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89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最低为508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综合类专业。
上海电力大学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85年1月升格为本科,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学校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一万四千余人,教职工一千余人。
2018年6月,学校召开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确定了学校“分三步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到 2020年前后,建成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学校综合实力、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到2025年前后,建成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明显增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成效初现,优势学科更加突显,主要可比性指标再上新台阶,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更加突出,办学综合实力整体提升;到2035年前后,优势学科进入一流学科行列,办成中国知名的地方高水平大学。
走进新时代,学校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在所有上电人的共同努力下,迈步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新飞跃。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目前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骨干教师称号等国家级人才5人,教育部优秀人才奖励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部级人才7人,上海市教学名师、曙光学者等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7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