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银行

feion1992024-07-25  0

新会计准则下具体会计准则对银行的影响不包括:金融工具创新对银行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具体会计准则对银行的影响:

①金融工具确认对银行的影响。减少了银行人为操控利润,增大负债的数量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深入揭示了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

②金融工具计量对银行的影响。有助于大幅提高会计有用性信息,也更加与当前的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技术现代化及风险管理惯例相符合,使报表使用者了解其银行的财务真实状况,监管机构能够作出适当监管,投资者作出相对准确的决策。

③金融工具减值对银行的影响。让银行计提减值更加精确,更好地反映了金融资产价值。

新会计准则中与金融企业相关的重要变化 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金融资产转移等业务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了全面梳理,填补了我国会计标准在这些业务领域的空白。(一)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变化。

1、金融资产与负债分类的变化:从流动性到风险性。在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和负债是根据流动性来划分的。但随着金融创新程度 的加快和衍生工具的发展,金融工具长短期的界限变得模糊,所以从流动性方面划分,无法真正反映出资产和负债的本质属性。新会计准则主要强调了资产和负债的持有目的和功能性,其划分标准则更强调其风险性。

2、金融资产与负债计量的变化:从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银行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新会计准则规定银行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与负债,在后续计量中采取不同的计量方式。

交易性资产与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其他负债,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

摘 要:新会计准则是财政部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需要而作出的重大会计改革决策,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银行业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提出了适应新会计准则,推进我国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对策与思考。关键词:会计改革 银行发展 研究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需要,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推出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并将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也鼓励其他企业提前执行。这一重大会计改革决策,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已基本接轨,对我国银行特别是上市和拟上市的银行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此,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一、新会计准则对我国银行业的积极作用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而关于金融工具准则的变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其中:与银行最相关的、最有影响的有四项准则:分别是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23号-金融资产转移,24号-套期保值和37号-金融工具列报。另外,与银行相关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得税》、《职工薪筹》、《合并财务报表》等多项新准则都对现有制度进行了修正。其对银行经营管理的突出影响和积极作用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改变了资产负债分类方式,有利于增强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我国银行目前的资产负债表中90%左右的资产和负债都是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新会计准则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分类方式,改为按管理意图和目的对金融资产、负债进行分类,并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负债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同时规定,资产与负债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这种分类方法,不仅有利于引导商业银行的管理者,从风险角度科学合理地分类、管理和监控各类金融资产和负债,也有助于利益相关方对银行风险管理作出有效判断。二是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有利于全面揭示市场风险。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将使原来不确认为资产负债的契约合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多。为在财务报表中能真实反映与金融工具有关的受益与风险,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将待履约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化及时计入损益,并以公允价值列示为资产和负债,有效地揭示了银行承受的市场风险。三是改革了资产减值计提方法,有利于揭示资产真正价值。新会计准则规定,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外,其他金融资产均应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在计提减值准备的问题上按预计现金流折现法,能精确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相对于银行现行采用的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五级分类”比例法,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从而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四是采用了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的计量方法,有利于真实反映银行的财务状况。新会计准则使会计系统能够更全面反映业务的风险和盈亏。如将交易费用计入贷款的初始确认成本,使资产更能体现直接的相关成本;将包括交易费用在内的折溢价在持续期内按照实际利率进行摊销,使资产的期末价值更接近实际;按考虑时间价值后的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收入的确认更实在了。五是会计信息披露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新会计准则增加了财务报告报表种类,要求根据业务性质分部报告并需要披露分部信息。既要披露金融工具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信息,又要披露对金融工具采用重要会计政策、计量基础等信息。特别是在风险管理的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不仅要求披露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政策、风险控制流程、各类风险的分析过程及其估值模型,而且要求披露对金融资产负债实施风险管理的结果。为披露以上风险信息,必然要求银行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六是向银行提供公司类客户的企业价值信息,有利于调整优化客户结构和信贷结构。新会计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公司类客户应向银行提供企业价值信息。随着新会计准则即将在企业尤其是上市和拟上市企业实施,作为企业债权人的银行,将有助于评价企业价值和增长潜力,有助于考察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以及应对风险的策略。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面临的风险,有利于甄别和选择客户,扩大银行优质客户群体,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二、实施新会计准则给我国银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一)将对银行业经营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不仅体系完整,而且理念先进。它吸收了国际财务会计报告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体现了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代背景,将经济增长方式的理念转变蕴含于会计理念的转变之中,这就要求银行从业人员必须提升经营理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快实现业务增长方式的转型。

两部分,记减值: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货币除外)持有的债券以及ABS,其他所有产品持有定存和非担保回购(个人认为交易所担保回购由于中登担保交收没有违约风险,不用计提减值,此处只针对银行间回购和交易所协议回购)重分类:这个里面包含两点,第一是将使用摊余成本法的债券与ABS科目调整为1112与1113,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券与ABS仍然放在1103与1104项下;第二是讲权证1106转入3102,1109其他投资转入1108;拓展资料一、请问谁知道新会计准则的全称是什么?《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准则对加强和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规范处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2014年,财政部相继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进行了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等三项具体准则。二、小 企 业 会 计 准 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一)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二)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三)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前款所称企业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定义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相同。第三条符合本准则第二条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执行本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一)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本准则未作规范的,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得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选择执行本准则的相关规定。(三)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不符合本准则第二条规定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从次年1月1日起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四)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不得转为执行本准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99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