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是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原由,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关于在电脑用电脑做账的一些理论,与软件,操作人员,操作规范有关。
电算会计是信息经济中的会计这三大支柱在一个企业中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而是有一个大环境、大气候,这就是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当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时,电算会计处于它的低层——核算层。伴随着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的提高,电算会计逐渐成熟起来,逐渐变为核算层和管理层,最终变为核算层和管理层再加决策支持层。所以,现在有许多人埋怨我国电算会计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我国企业目前普遍信息化程度较低,电算会计的低水平是由这一点决定的。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里,已经运用了核算型和管理型软件,而在一些信息化程度相当高的大中型企业中,已经运用了完全成熟的电算会计。所以,电算会计是信息经济中的会计。如果不把电算会计放到信息经济这个大背景中考察,看到的电算会计必然是支离破碎的。既然电算会计是信息经济中的会计,那么,它在企业的整个信息系统中扮演何种角色?这是电算会计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定位问题。电算会计分别是相应企业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具体来说就是: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是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管理型电算会计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核算型电算会计是企业业务处理系统的子系统。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从财会的角度对企业决策提供支持,管理型电算会计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而核算型电算会计对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记录、反映、分类与汇总。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从产品开发研究、生产制造和产品销售到理财活动都以电算会计系统为核心联结成一个有机体。国际上工业发达的国家相继出现了管理集成化系统,如CIM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BPCS(企业计划与控制系统)、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第二代系统)等,因此,电算会计是企业集成化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电算会计的建设和应用离不开企业集成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反过来,企业集成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也离不开电算会计的建设与应用,如果孤立地建设任何一个系统都将导致失败。电算会计是管理、决策和战略会计众所周知,在没有管理会计的时候,只有核算会计,会计只充当提供经济信息的角色。但当有了管理会计后,会计的管理职能便出现了,但管理会计中复杂而多变的数字计算、统计处理,使得管理会计的推广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决策会计与战略会计更是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这导致了这些会计方法的使用只在极少数人中流行,这些会计的功能也只在极少数企业中才显露得出来,这严重阻碍了决策战略会计对社会生产力的贡献。此外,管理、决策和战略会计还需要大量的、及时的数据信息,而在一个信息化程度很低的企业里,这样既及时、又可靠的信息是很难得到的,而在一个信息化程度很高的企业里,这些信息却很容易得到。对于电算会计来讲,运算复杂的数学公式、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是轻而易举的事。此外,它并不需要操作人员有很高深的数学知识,只需要会操作即可运行管理决策战略会计中的复杂计算,这样就使管理、决策和战略型会计随着电算会计软件的普及而普及开来。电算会计采用局域网和广域网及因特网技术,从采购、供应、生产、销售环节实时收集各种各样的原始数据,及时处理和反馈车间、科室以及班组一层的信息和业绩,并及时反馈给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改进第一线管理水平和提高基层经营业绩。不仅如此,它还能通过实时收集一些特殊的数据,并及时按管理的要求处理,再用处理得到的信息去控制整个经营过程。由上可以得出,电算会计跟传统会计相比,尤其加强了事中控制与事前决策两项功能,从而使得会计比往日对企业显得更为重要。
《基础会计》内容以会计目标为主导,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相关财务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突出强调会计理论对会计方法与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作者尝试构建新的会计概念体系,以财务报表改革趋势为引导,试图建立部分新的内容体系,反映会计最新动态,体现与国际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作者采用了大量图表,使内容更加鲜活,尤其是使用了动态流程图的方式,将复杂的会计问题简单化、直观化。电算会计是以会计和计算机两门学科为基础,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这门学科目前还正在高速发展之中,其理论的全部还没有完全呈现于人们面前,但是,从已有的大量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中,我们已经看见了整个理论体系的轮廊与大概。二者区别:基础会计是电算会计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