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预付账款不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预付账款已经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时,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附录规定,一般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应收款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的,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账务处理:
1、根据购货合同规定预付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2、收到物资,按应计入物资成本金额: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贷:预付账款
3、预付款小于实际价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4、预付大于实际价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付账款
1、母公司个别报表层面,取得子公司净资产的入账价值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2、母公司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的事项对合并报表层面不产生影响。参考以下问答:问题:母公司吸收合并子公司(或清算子公司并接收其全部资产和负债)在个别报表层面和合并报表层面分别如何进行处理?背景:a公司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b公司。截至吸收合并完成日,b公司净资产中包含资本公积为749,554.89元。a公司销售给b公司产品净利10万且b公司尚未将该标的存货对外销售;b公司销售给a公司产品净利5万,且a公司尚未将该标的存货对外销售。解答:母公司吸收合并子公司并不是会计意义上的企业合并,而是以子公司净资产的形式收回投资。当母公司吸收合并子公司时,母公司个别报表层面的一般处理原则是:(1)母公司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在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层面,应于吸收合并完成日,按照该子公司的各项资产、负债在母公司合并报表层面的账面价值(即以母公司原取得对该子公司控制权的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的金额,不仅包括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也包括原先在购买日确认的商誉在内)对所取得的子公司各项资产、负债进行初始计量,同时终止确认原有的对该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上述原则确定的取得该子公司净资产初始确认金额与被终止确认的对该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中,属于该子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部分,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2)母公司吸收合并非全资子公司,应视作母公司先取得该子公司的少数股权,将其变为全资子公司后,再按上述原则处理。本案例中,截至吸收合并日,a公司销售给b公司产品净利10万且未对外销售(顺销交易),b公司销售给a公司净利5万未对外销售(逆销交易)。根据上述处理原则:(1)a公司销售给b公司(顺销交易)的标的存货,原先在b公司的账面上,本次通过吸收合并重新回到a公司账面上,该部分存货应按照在a公司的合并报表层面的价值(即原先的内部交易成本)入账。由此导致a公司取得b公司净资产的入账价值小于b公司净资产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在吸收合并完成时确认的投资收益中调整。(2)b公司销售给a公司的存货(逆销交易)原先(吸收合并之前)即已在a公司的账面上,并非本次通过吸收合并重新获得,本次吸收合并不应改变该部分存货在a公司个别报表层面的计量基础。在吸收合并的账务处理中,对该部分存货及其未实现损益无需进行特殊处理。由此将导致该部分逆销交易的标的存货在a公司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层面的计量基础不一致,在合并报表层面应继续延续原先的内部购销业务抵销分录,直至该部分存货被a公司对外出售为止。对于上述两个方向的内部交易,在a公司的合并报表层面应继续延续原先的合并抵销分录,确保该次母子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事项对a公司的合并报表不产生影响。(3)本案例中所涉及的子公司资本公积749,554.89元如果属于其他综合收益性质,则母公司在吸收合并完成后的个别报表中应当继续将其确认为一项其他综合收益性质的资本公积,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直至对应的资产对外处置时,将该项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而不能在吸收合并完成时立即转入投资收益。如果子公司资本公积749,554.89元属于资本溢价等权益性交易形成,则在母公司个别报表中原先应当已经对应地包含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如该子公司的实收资本与该项资本公积之和与母公司原先的对该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有差异的,则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预付帐款可以但不必须计提坏帐准备预付账款一般是根据合同订购或拟接受服务所支付的款项,预付账款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如何计提减值准备一直是实务界关注的话题,特别是2012年8月摘帽的廊坊发展(600149.SH)近日就因预付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遭到了质疑。本文从会计处理的角度,分析预付账款坏账准备如何计提。 坏账准备计提范围 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备抵法,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的一种处理方法。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4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 《企业会计准则》附录规定,一般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应收款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的,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预付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附录规定,预付账款可以计提减值准备。 《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列报”第二部分讲解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列报格式和列报方法时,“预付款项”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预付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所以,会计准则及其准则解释允许预付账款直接计提坏账准备,不需像以前《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规定的那样,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廊坊发展2011年年报将与北京嘉铭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预付账款,在2012年半年报中转成其他应收款。根据廊坊发展半年报报表附注,廊坊发展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计提3%,1年~2年计提10%,2年~3年计提30%,3年~4年计提50%,4年~5年计提80%,5年以上计提100%.廊坊发展与北京嘉铭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往来款账龄是1年~2年,将其从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可能是因为存在减值迹象,但半年报并没有计提减值准备,这一点值得商榷,投资者指出其涉嫌少计提坏账虚增利润,并非空穴来风。 虽然会计准则允许预付账款直接计提坏账准备,但为了正确反映会计科目的信息,廊坊发展将其转到其他应收款,不是原则性问题,无可厚非。但相对于应收款项而言,预付账款有点儿特殊,它是介于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中间的一个结合体,通常被认为是非金融资产(不是以收取货币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方式结算)。在考虑其减值问题时,应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如果因为供货商信用的因素,导致无望收到所订购的货物,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预付账款的减值就表现为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则应结合账龄或者对方经营情况提取坏账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
第一章基本准则第一节基本准则概述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四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第五节财务报告第二章存货第一节存货概述第二节取得存货的计量第三节发出存货的计量第四节期末存货的计量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章长期股权投资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概述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第三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第五节共同控制资产及共同控制经营第六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概述第二节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第三节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五章固定资产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第四节固定资产的处置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六章生物资产第一节生物资产概述第二节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第三节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第四节生物资产的收获与处置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七章无形资产第一节无形资产概述第二节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第三节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第四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第五节无形资产的处置第六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第二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九章资产减值第一节资产减值概述第二节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第三节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第四节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第五节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第六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章职工薪酬第一节职工薪酬概述第二节职工及职工薪酬的范围第三节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一章企业年金基金第一节企业年金基金概述第二节企业年金基金缴费第三节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第四节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第五节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第六节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第七节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第十二章股份支付第一节股份支付概述第二节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三章债务重组第一节债务重组概述第二节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四章或有事项第一节或有事项概述第二节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五章收入第一节收入概述第二节销售商品收入第三节提供劳务收入第四节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六章建造合同第一节建造合同概述第二节合同成本第三节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七章政府补助第一节政府补助概述第二节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八章借款费用第一节借款费用概述第二节借款费用的确认第三节借款费用的计量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十九章所得税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第三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第四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章外币折算第一节外币折算概述第二节记账本位币的确定第三节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第四节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第一节企业合并概述第二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第三节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二章租赁第一节租赁概述第二节承租人的会计处理第三节出租人的会计处理第四节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三章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一节金融工具概述第二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第三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第四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第五节嵌入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第六节金融资产减值第七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四章金融资产转移第一节金融资产转移概述第二节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五章套期保值第一节套期保值概述第二节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第三节运用套期保值会计的条件第四节套期保值确认和计量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六章原保险合同第一节原保险合同概述第二节原保险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确认和计量第四节原保险合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七章再保险合同第一节再保险合同概述第二节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第三节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八章石油天然气开采第一节石油天然气开采概述第二节石油天然气开采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二十九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一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概述第二节会计政策变更第三节会计估计变更第四节前期差错更正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一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第二节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第三节资产负债表日后菲调整事项的处理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列报第一节财务报表列报概述第二节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第三节资产负债表第四节利润表第五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六节附注第七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二章现金流量表第一节现金流量表概述第二节现金流量表编制第三节现金流量表附注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三章中期财务报告第一节中期财务报告概述第二节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第三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四章合并财务报表第一节合并财务报表概述第二节合并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合并利润表第四节合并现金流量表第五节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六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五章每股收益第一节每股收益概述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第四节每股收益的列报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六章分部报告第一节分部报告概述第二节报告分部的确定第三节分部信息的披露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七章关联方披露第一节关联方披露概述第二节关联方关系的认定第三节关联方交易第四节关联方的披露第五节新旧比较与衔接第三十八章金融工具列报第一节金融工具列报概述第二节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金融工具披露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