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凭证账簿如何教学

feion1992024-07-25  0

根据已审核的会计凭证分别已不同的科目登记明细帐簿登记完毕并计算余额根据已审核的会计凭证采用T字帐户汇总记帐凭证试算平衡后编制科目汇总表依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帐簿将资产总额与负载总额试算平衡将其余额与明细分类帐余额核对无误后编制报表报帐

做会计,一定要先把单位的经济业务了解清楚,便于设置适用的科目。会计做账的一般步骤:1 做账需要按照你的实际业务设置需要的会计科目;2 根据发生的业务(收付款的票据)编制记账凭证;3 根据记账凭证的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登记明细账,计算各个明细科目的发生额、余额;4 根据账务数据,编制费用分摊,税金计提,工资计提等等转账凭证;(归集成本费用、计算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5 登记明细账,计算各个科目的发生额、余额;结转损益科目,计算盈亏。6 把全部的记账凭证按科目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7 根据科目汇总表 登记总账,计算总账各个科目的发生额、余额;8 总账与明细账核对一致;9 按照总账数据和明细账数据,编制会计报表、税务申报表、申报、缴税。具体的环节有问题,可以在百度搜搜问答,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如要单独做好帐,需要具有比较全面的实际操作,账务数据的处理;还要熟悉涉及的税种,计算税金的法规规定,各项税金的申报方式,交纳方式。会计常用的等式关系1、资产类:资产=权益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因此: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2、资产类、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1)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费用类与资产类相同)2)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负债类相同)3、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4、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取得计算公式:(此借方、贷方是指其所属明细账借贷方)1)货币资金期末余额: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即: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借方余额合计)2)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 (残值=固定资产原值*5%)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3)资产类(余额在借方)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借方+预收借方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借方+应付借方4)负债类(余额在贷方)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贷方+预付贷方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5、利润计算公式: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期间费用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即: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成本-主营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首先,准备四个账簿: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前三个是订本式账簿,即固定页码,每本100页;明细账可用三栏式或多栏式。其次,准备各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包括收、付、转记账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以及入库单、出库单、销售单、工资表等。再次,根据发生业务做会计凭证和登记相关账簿,据此编制会计报表。最后,将会计报表找领导签字,上报税务、工商等机构。一般企业的核算及期末结转流程和分录:1、材料领用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2、发生的工资借: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支付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现金 / 银行存款3、发生的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借:制造费用贷: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4、计提折旧借:制造费用 (车间用)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使用)营业费用 (销售部门使用)贷:累计折旧5、结转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摊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实做工时或机器工时某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该产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总额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本期制造费用总额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6、结转完工入库产品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7、计提营业税及附加税(增值税不在本科目核算)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其他应交款—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缴纳时借: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其他应交款—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贷:银行存款8、结转本月销售商品成本和税金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9、结转本月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贷:本年利润10、结转本月利润借:本年利润贷: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若亏损,做借方)

一、记账凭证的填制: 1、记账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 (1)审核无误。即在对原始凭证审核无误的基础上填制记账凭证。这是内部牵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2)内容完整。即记账凭证应该包括的要件都要具备。 (3)分类正确。即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正确应用会计科目。在此基础上,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者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内容不相同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4)连续编号。即记账凭证应当连续编号。这有利于分清会计事项处理的先后顺序,便于记账凭证与会计账簿之间的核对,确保记账凭证的完整。 2、记账凭证填制的具体要求: (1)除结账和更正错误,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并注明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所附原始凭证张数的计算,一般以原始凭证的自然张数为准。 (2)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两个以上的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由保管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给其他应负担单位原始凭证分割单,同时附上该原始凭证复印件。分割单必须具备原始凭证的所有要件。 (3)记账凭证的编号,可根据本单位业务繁简程度、人员多寡和分工情况来选择便于记账、查账、内部稽核、简单严密的编号方法。不管采用哪种编号方法,都应该按月顺序编号,即每月都从1号编起,顺序编制月末。 (4)填制记账凭证时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发现错误的,可以用红字注销法进行更正。在会计科目应用上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的情况下,也可以按正确的数字同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记账凭证。发现以前年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时,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5)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机制记账凭证应当符合记账凭证的一般要求,并认真审核,做到会计科目使用正确,数字准确无误。打印出来的机制记账凭证上,要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者签字,以明确责任。 (6)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在金额栏自最后一笔金额数字的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7)正确编制会计分录并保证借贷平衡。必须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经济业务的内容,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和编制会计分录,记账凭证借、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合计数必须计算正确。 (8)摘要应与原始凭证内容一致,能正确反映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表述简短明了。应能使阅读人通过摘要就能了解该项经济业务的性质、特征,判断出会计分录的正确与否,一般不必再去翻阅原始凭证或询问有关人员。 (9)只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收入或付出的经济业务,应以付款业务为主,只填制付款凭证,不填制收款凭证,以免重复。 会计凭证的书写和保管, 会计凭证是重要的会计核算资料。会计凭证的书写质量和保管情况,对会计核算的质量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连续性和可溯性,都有直接影响。 (一)会计凭证的书写, 《规范》第五十二条规定。“填制会计凭证,字迹必须清晰、工整”。这不但便于辨认,也有助于防止篡改。《规范》的这一条还对填制会计凭证时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小写数字和货币符号等的书写要求作了十分具体的规定。这都是在填制会计凭证时应当严格遵守的要求。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为了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规范》第五十四条和第五十五条分别对会计凭证的传递及保管作了具体规定。 二、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地记录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对大量分散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归类整理,逐步加工成有用的会计信息的工具。在形式上,会计账簿只是若干账页的组合,在实质上,会计账簿是会计信息形成的重要环节,是编制会计报表的重要依据。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是重要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也是会计工作秩序的晴雨表之一。 《规范》第五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根据这个原则,首先应以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为依据,因为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设置的规定。实际上也是对各个单位具体会计账簿设置的规定;其次要从单位的业务需要出发,这种需要一般在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设置单位的会计科目时体现出来,因而对会计账簿的设置产生间接影响;另外还会在具体设置会计账簿时直接反映出来,如业务量的大小和单位内部经营管理的要求的影响等。 (一)会计账簿的基本构成, 《规范》第五十六条规定:“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这是会计核算自身内在规律的要求。为了使各种零散、繁杂的经济业务的信息或数据成为有用的会计信息,要通过不同种类的会计账簿对一个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信息或数据进行连续的、相互衔接的分类归集、整理和加工。这些账簿构成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为整个过程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提供了实现的手段。 会计账簿格式多种多样,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等主要账簿一般由封面、扉页和账页等构成。 (二)总账的设置, 总账(亦称总分类账)是根据会计科目(亦称总账科目)开设的账簿,用来登记一个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提供资产、负债、资本、成本、费用、收入和成果等总括核算的资料。 《规范》对总账的具体形式未作统一规定,各单位可根据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的需要设置总账。主要有三栏式、多栏式、棋盘式、科目汇总表等。总账一般应采用订本式,这有利于保护总账记录的安全和完整。 (三)明细账的设置, 明细账(亦称明细分类账)通常根据总账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设置,用来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提供有关的明细核算资料。明细账是形成有用的会计信息的基本程序和基础环节,借助于明细账,既可以对经济业务信息或数据作进一步加整理,进而通过总账形成适合于会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又能为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提供具体情况和有关线索。 明细账可以有多种形式。根据财产物资管理上的要求和需要作明细分类记录的经济内容,明细账账页的格式主要有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在账簿形式上,明细账一般采用活页式,这样比较方便。 (四)日记账的设置, 日记账是一种特殊的明细账。为了加强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和核算,各单位通常都应当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便于逐日核算和监督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收入、付出和结存情况。 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页一般采用三栏式,即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并在借贷两栏中设有“对方科目”栏。《规范》第五十七条规定:“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不得用银行对账单或者其他方式代替日记账。” (五)会计账簿的启用, 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合法性和资料的完整性,明确记账责任,会计账簿应当由专人负责登记。《规范》第五十九条规定:“启用会计账簿时,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在账簿扉页上应当附启用表,内容包括: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章和单位公章。”活页式账簿可在装订成册后,填写账簿的起止页数。第五十九条还规定,“记账人员或者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当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或者监交人员姓名,并由交接双方签名或者盖章。”这样做,既是明确有关人员责任的需要,也是提高有关人员的责任感和维护会计记录严肃性的需要。 (六)会计账簿登记及基本要求, 《规范》第六十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这要求记账人员在登记会计账簿之前,应当首先审核记账的依据亦即会计凭证的合法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这是会计内部稽核制度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在由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时已要求进行审核,但并不降低记账人员再作审核的必要性,这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措施。《规范》第六十条对在登记会计账簿时所遵循的基本要求作了具体的规定: (1)准确完整。《规范》第六十条规定:“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每一项会计事项,一方面要记入有关的总账,另一方面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即所谓平行记账)。 (2)注明记账符号。《规范》第六十条规定:“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在记账凭证上设有专门的栏目供注明记账的符号,以免发生重记或漏记。 (3)书写留空。《规范》第六十条规定:“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这样,在一旦发生登记错误时,能比较容易地进行更正,同时也方便查账工作。 (4)正常记账使用蓝黑墨水。《规范》第六十条规定:“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在会计中,数字的颜色是重要的语素之一,它同数字和文字一起传达出会计信息。 (5)特殊记账使用红色墨水。对在登记账簿时使用红色墨水的问题,《规范》第六十条规定:“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①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②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③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登记负数余额;④根据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6)顺序连续登记。《规范》第六十条规定:“各种账簿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这对堵塞在账簿登记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是十分必要的防范措施。 (7)结出余额。《规范》第六十条规定:“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用‘0’表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8)过次承前。《规范》第六十条规定:“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的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同时对“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的结计方法,根据不同需要作了规定。” (9)定期打印。《规范》第六十一条对实行电算化的单位提出了打印上的要求:“实行电算化的单位,总账和明细账应当定期打印”,“发生收款和付款业务的,在输入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当天必须打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与库存现金核对无误。“因为在以机器或其他磁性介质储存的状态下,各种资料或数据的直观性不强,而且信息处理的过程不明,不便于进行某些会计操作和进行内部或外部审计,对会计信息的安全和完整也不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99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