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购进与付款的核算:1、购进商品编制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 借:应付账款——进项税 (分户核算) 贷:应付账款——各供应商 2、退回商品编制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 借:应付账款——进项税 (分户核算) 适应税率 贷:应付账款——各供应商 3、支付供应商货款编制会计分录:借:应付账款—各供应商 贷:银行存款 按银行汇款单4、收到供应商货物折扣、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并转出相应金额的进项税。借:库存商品—— 借:主营业务成本-购货折扣(各供应商)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现金折扣借:现金(或货币资金)借:主营业务成本-购货折扣(各供应商)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收到增值税发票借:应交税金——进项税 (分类核算) 适应税率贷:应付账款——进项税额(分户核算) 适应税率 7、存货破损及盘盈盘亏处理借:其他应收款 责任人赔款处罚凭据借:营业费用-----合理损耗 月度差异明细表 贷:应交税金-进项税转出 (分类核算) 适应税率贷:库存商品——(分类核算) 二、销售与收款核算:1、销售商品借:银行存款----借:应收账款---客户、业务员 贷:主营业务收入----(分类核算)贷:应交税金----增值税---(分类核算)2、货款结算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贷:预收账款3、坏账计提借:管理费用---分类计提坏账准备 贷:坏账准备----分类坏账准备4、坏账准备核销借:坏账准备--分类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贷:其他应收款5、已核销的坏账准备收回借:应收账款 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或借:银行存款贷:坏账准备6、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分类核算) 贷:库存商品三、费用核算1、业务员提成借:营业费用—其他促销费 贷:贷币资金 贷:其他应付款(个人往来) 2、计提工资及福利借:营业费用 工资核算表贷:应付工资贷:应付福利费3、发放工资及福利借:应付工资 借:应付福利费贷:货币资金 贷:其他应收款 5、开办费的处理借:开办费 贷:货币资金 摊销:借: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开办费摊销 开办费摊销表货:开办费7、费用支出报账借:营业费用 贷:其他应收款 贷:货币资金8、预付一年期费用支出借:待摊费用 贷:货币资金 四、固定资产核算:1、购置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 借:应交税—增值税---进项税(只有税控系统设备) 贷:银行存款 2、处置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清理 借: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贷:货币资金借: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清理) 损失处理报告贷: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3、计提折旧借:营业费用 折旧计提表货:累计折旧4、盘亏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借:管理费用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五、往来核算,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六、税收及权益核算1、计提税费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借:管理费用---四小税贷:应交税金—城建税贷: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贷:应交税金---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2、月末增值税结转借:应交税金---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增值税---未交税金3、年末结转增值税借: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 借: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贷: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4、上缴税费借:应交税金----子目 借: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借:管理费用---四小税贷:银行存款5、计提所得税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结转损益7、年末结转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商业企业成本核算最常用的方法是:进价法和售价核算法成本。 2、进价法核算又称“进价记账、盘存计销”,是以进价总金额控制实物负责人(或柜组)经营商品进、销、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它的核算特点是:商品购进后,登记按实物负责人设置的库存商品明细账,只记进价金额,不记数量;商品销售后,按实际取得的销售收入,贷记“商品销售收入”账户,平时不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定期进行实地盘点,查明实存数量,用最后进价法计算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这种方法适合于销售单位价值大的大宗商品。缺点是比较麻烦。3、超市、百货商场等通常采用“售价法”核算商品成本。售价核算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商品繁杂的零售商业,但前提是售价统一(个别变价也要履行相关手续),销售成本每期按售价结转,月末时计算出进销差价率,求得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然后据以调整成本,这种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不适用了。
批发零售业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售价金额核算法、毛利率法、进价金额核算法等,成本核算方法并不是硬性规定的,由企业自行选择,但是,成本核算的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一、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据此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二、售价金额核算法这是在实物负责基础上,以售价记账,控制库存商品进、销、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实物负责制。根据岗位责任制的要求,按商品经营的品种和地点,划分为若干柜组,确定实物负责人,对其经营的商品承担全部责任。2.售价记账,金额控制。库存商品的进、销、存一律按销售价格入账,只记金额,不记数量,库存商品总分类账反映售价总金额,明细分类账按实物负责人分设,反映各实物负责人所经营的商品的售价金额,在总账控制下,随时反映各实物负责人的经济责任。3.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由于“库存商品”账户按售价反映,而商品购进支付的货款是按进价计算的;因此,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以反映商品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价,正确计算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4.加强物价管理。商品按售价核算后,如遇售价变动,就会直接影响库存商品总额,因此,必须加强物价管理,明码标价。5.健全商品盘点制度。“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按售价记账,没有数量控制,只有通过盘点才能确定实际数量,因此,必须加强商品盘点,才能检查库存商品账实是否相等及其实物负责人的工作质量和经济责任。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方法,可以简化核算手续,减少工作量,是零售企业商品核算的主要方法。其不足之处是由于只记金额,不记数量,库存商品账不能提供数量指标以控制商品进、销、存情况,一旦发生差错,难以查明原因。三、进价金额核算法这是以进价金额控制库存商品进、销、存的一种核算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1.库存商品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一律以进价入账,只记金额,不记数量。2.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商品大类或柜组设置,对需要掌握数量的商品,可设置备查簿。3.平时销货账务处理,只核算销售收入,不核算销售成本。月末采取“以存计销”的方法,通过实地盘点库存商品,倒挤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库存商品+本期进货总额-期末库存商品进价金额采用进价金额核算方法,可以简化核算手续,节约人力、物力,但手续不够严密,平时不能掌握库存情况,且对商品损耗或差错事故不能控制,一般适用于鲜活商品的核算。
商贸公司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如下:一、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以实物数量和进价金额两种计量单位,反映商品进、销、存情况的一种方法。二、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指对库存商品存货同时以实物数量和售价金额两种计量单位,反映商品进、销、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三、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四、进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库存商品的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都只反映进价金额、不反映实物数量的一种核算方法。由于这种方法不记实物数量,所以必须通过对库存商品的实地盘点计算出期末结存金额,才能倒算出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商贸企业一般都是运用实地盘存制的。从会计规定来说一般小规商贸企业适用《小企业会计制度》按其规定毛利率法一样是可以运用的。毛利法在会计和税法中没有具体的定义,按会计上对毛利法的规定一般是最少三个月盘点一次来倒挤实际毛利率。就是说按规定小型商贸企业只要是至少每季未进行一次实物盘点,通过盘点可以倒挤出本季的实际毛利率来核算成本就是符合税法和会计规定的。按税法规定商贸企业(内资)对成本核算可以适用毛利率法。(具体见《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084号第十一条)外资商贸企业因为企业所得税是按季预交按年清算的,按税法规定一样是可以适用毛利率法的。税法的在小型商贸企业的成本核算上的规定还是比较人性化,当然在实践中因为税务人员和企业会计人员对以上规定并不是很清楚可以会有各自的理解。并且毛利法从税务筹划来说是有很大空间的,因为实地盘存制是倒挤的,对于损失的实物是查不出来的,都计入了成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