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量理论》

feion1992024-07-25  0

一、历史成本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二、重置成本

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中,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四、现值

①当固定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折现口径;

②当无形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折现口径;

③以分期收款方式实现的销售收入,以未来收款额的折现作为收入的计量口径。

五、公允价值

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②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口径选择之一;

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意义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在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为财务会计信息是一种定量化信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都要经过计量才能在财务会计中得到反映,因此,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会计学界逐渐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会计就是一个计量过程。”

事实上,财务会计的许多理论和方法都要涉及会计的计量问题。FASB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告的确认和计量》提出了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5种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会计计量属性的详细解析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等。在选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新会计准则充分借鉴并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在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财务会计信息是一种定量化信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财务会计在计量理论与方法上的一个主要发展,是开展计量属性的系统研究。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算。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重置成本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负债按照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可变现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现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算。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一)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99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