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中的借和贷:是会计借贷记账法中的记账符号。不管什么行业,会计的记账方法、记账原理、记账规则都是一样的。你只要把借贷记账法的规则掌握好,其他问题就全明白了。
借贷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决定。可以分为四类:
(1)资产类账户:增加额记借方,减少额记贷方,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
(2)权益(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增加额记贷方,减少额记借方,期末如有余额在贷方。
(3)成本费用类账户:增加额记借方,减少或转销额记贷方,费用结转后一般无余额,如有余额在借方。
(4)收入、利润类账户:增加额记贷方,减少或转销额记借方,收入、利润结转后期末应无余额。
2.、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看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3.、从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看:
根据这一原理和记账规则的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都是借贷相等,因而当全部经济都记入账户后,所有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与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必定相等;所有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与期末贷方合计也必定相等。
例如:以现金和银行存款为标准的话贷就是资金的流出。如:
1、购办公用品时,资金流出
借:管理费用--办公费
贷:库存现金
2、销售产品时, 资金流入 ;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4.总结:资产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各项资产的备抵类科目(例如:坏账准备、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各种减值准备等)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负债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本年利润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的。
收入、收益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红字贷方,结转记借方。
成本、费用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红字借方,结转记贷方。(包含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1,在会计中,借方表示增加,货方表示减少,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做账时如果有增加项,就一定要有减少项,否则账就做不平。 2,左借右贷:资产、费用、成本类,增加记在借方,减少记在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减少记在借方,增加记在借方。 3,还可以这么说:凡是来源的,就记在贷方,凡是由别处来的,就记在借方。比如,用银行存款购买一个大型机床: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因为银行存款是来源,固定资产是去向。这样记忆就比较方便。
借贷只是借贷记帐法中的记帐符号,没有其他特殊的含义,不要从字面上去理解;资产和费用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借”、“贷”是根据对象不同而定的。就发工资来说,对于应付薪酬方来说,应付职工薪酬属于负债类,此时对于应付薪酬方来说是减少。而对于应收账款方来说,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此时应收款方是增加。判断预付款项对于收付款方是增加或减少与发工资原理一致。
也就是说,不管应付薪酬有没有付清,收款方有没有已经收到薪酬,但薪酬是应当付的,收款方也应当拥有薪酬,所以对于前者来说即为减少,对后者来说即为增加。总而言之,增加或减少不能只取决于付款项状态,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应收付款决定。
会计中有六大会计要素,即资产类、负债类及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及利润类。这六大要素分为两组,并且可以用两个等式连接其间的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在读写会计分录的时候,首决要弄清楚具体的会计要素到底属于六大会计要素中的那一大类。例如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等就属于资产类,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预计负债、应交税费等就属于负债类。
再如资本公积、实收资本、本年利润、补贴收入等就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属于收入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属于费用类,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属于利润类,道理都是一样的。
扩展资料:
几大类会计要素记在借方以及记在贷方分别表示的意义:
资产记在借方表示增加,记在贷方表示减少。负债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所有者权益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收入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费用记在借方表示增加,记在贷方表示减少。利润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
例: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一批,花费2000元。会计分录为:
首先要清楚这个题目涉及到那几大类会计要素,这道题目涉及到的都是资产类要素,即:银行存款与原材料。到底怎样记录呢?是将银行存款还是将原材料记在借方呢?显然,银行存款减少了,原材料增加了,按照资产类要素的意义,记在借方表示增加,记在贷方表示减少。
于是,会计分录刚好是:
借:原材料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借贷结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