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
1、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会计要素)的科学分类,两者设置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2、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3、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4、会计科目的性质决定了账户的性质。
5、账户的分类和会计科目的分类内容一致。
二、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
1、结构
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2、经济内容
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系统反映和控制其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
3、作用
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填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体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为编制会计报表所运用。
扩展资料: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管理要求也有不同。
2、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各项损益的增减变动,就有必要按照各项会计对象分别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归类,是进行分类核算与监督的一种方法。
3、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就有必要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经济管理要求进行科学的分类,并事先确定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规定其核算内容。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参考资料:会计科目百度百科 会计账户百度百科
1、定义区别:
会计科目指的是账户名称,并不涉及到结构方面。但账户除了有一定的格式,还具备了一定的结构。
2、反映内容区别:
会计科目只单单说明了其经济内容,而账户除了能够反映其经济内容,还能对其增减变化、结余相关情况进行系统反映及控制。
3、作用不同:
会计科目作用于开设账户及填凭证方面,但账户作用于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会计资料。(某一具体会计对象)。
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的特点是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5、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会计科目;百度百科-会计账户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如下:
1、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来设置的,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2、二者开设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整理,以提供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3、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内容相同。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方法。设置会计科目,需要将会计对象中具体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设立一个会计科目,凡是具备这类信息特征的经济业务,都应该在这个科目下进行核算。
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为每一个具体的类别规定一个科目名称,并且限定在该科目名称下包括的内容,例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与账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会计科目和账户都是按照经济内容设置的。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结构,是用来系统、连续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会计科目决定了账户核算和控制的经济内容,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2、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本身没有结构;账户则有相应的结构,具体反映资金运动状况。因此账户比会计科目分类更为明细,内容更为丰富。3、没有会计科目,就无法将会计对象进行科学的分类;没有账户则无法记录和积累会计核算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