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直接就业。
如果你想毕业后去企业做会计,从事财务工作,那么如果你的学历是本科,学校还不错,不建议继续考研究生,因为会计工作更注重实践。与其在研究生期间提高理论知识,不如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水平。会计行业更注重职称证书。在职期间获得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职称证书,不仅可以提高理论水平,而且有利于与工作相结合。
所以想进企业的毕业生建议毕业后积极找工作。如果现阶段学校背景和能力不符合理想的企业就业标准,可以通过考研曲线救国。
事务所:不管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内资所,都不要求毕业生具有研究生学历,这从他们广招各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看出,在校学习知识并不重要,进入事务所可以从零开始,事务所更注重实习经验和CPA证书。因此,想进入公司的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积极寻找公司的实习机会,并努力在大学四年级通过1-2门CPA考试。
金融机构:想毕业后进入金融机构,比如在银行或者券商单位工作的同学要注意。这些机构大多非常重视学历,一般不是985、211或者研究生很难进入。而且入职后的等级和职位也和学历挂钩。初入研究生的职位和工资比本科生高很多,有的单位只看你初入的学历,在职期间考的研究生不考虑,很不人性化。
因此,想要进入金融机构还是建议会计专业的学生读研究生,而且很多职位都喜欢复合型人才,要考虑跨考法律、金融等专业。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会计
两种途径各有千秋。如果能学得进去又不急着上班赚钱,那就读研,提高一下学习深度,也可以拿个更高的学历,为毕业后找工作提供更好的敲门砖。本科毕业,会计专业工作也是挺容易找的,一开始工作待遇可能不高,要在工作中善于学习业务,同时坚持学习考证,在成长过程中寻找加薪的机会。主要看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
我是魔都某高校会计专业的大四学生,我的回答是,学会计的是考研还是直接工作,这个问题的结果取决于你是一个怎么的人,以及对未来有怎么样的规划。
1、只是希望有一个稳定工作和一个幸福家庭的人,或许没必要考研,参加工作吧。
2、如果你家庭经济能力一般,优先参加工作吧,比较研究生学费也是一笔支出,你可以等收入稳定了再考研。
3、如果你未来想要从事金融行业,那么研究生学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金融考验难度非常高,且有一种说法叫做“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也就意味着你要去国内顶尖的高校,去和最优秀的一批人竞争,这个难度需要你好好考量。
4、如果你对会计这门学科具有很大的热情,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学得很扎实,对学术具有一定追求,立志于从事学术研究,那么好好准备研究生考试,去考一个会计专业全国排得上号的知名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
如果不去考研,或考研失败,但希望能够在会计领域走得长远的话,建议努力进事务所锻炼一下,四大或者国内八大,将会成为你以后更上一层楼的跳板。
如果继续读研,那么要考虑清楚以后的职业规划、发展区域等,金融财会类一定是要往一线城市走,上海、北京、以及粤港澳地区。在读研期间,也要多去企业实习,拓宽眼界。
当然,财会领域,如果要是想有个好的发展,一定需要高含金量的证书傍身,尤其是中国注册会计师CPA。
究竟是考研好还是就业好,作为一个未考研的本科生,我认为还不能下定论,只能辩证的介绍一下我为什么没选择考研,当然,这绝不能建立在我觉得就业好的基础上,我绝对没觉得二者孰优孰劣,人生就是充满选择,无论选择考研还是就业,你都得相信:没有一种经历是完全没用的,你一定会从一种选择中得到些什么。
第一,考研压力越来越大,从官方统计的各种数据来看,报考人数上升的幅度远远高于各大高校扩招幅度。当然这从另一方面体现了研究生学历的重要性,在当前本科学历遍地的人才环境下,学历越高找到心仪工作的概率也越大些。但,考研的确不是你想考,就能考上的。
第二,会计专业考研难上加难。相信很多人都了解过MPACC(会计专硕),跨考比例不说所有专业第一,那也得前三,由于初试不考专业课,又涉及基础数学等几乎所有人都学过的知识,致使很多理工科类专业考生前来跨考,文科生本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劣势使我放弃考研。
第三,就业一定简单吗?当然不是。因为你若不是著名财经院校或者985高校毕业的会计本科,想要一次就找到心仪的工作真的有点难。但,每个人独立找工作时多多少少都会碰壁,我遇到的除了学校歧视还有性别歧视,但这些我真的改变不了,最后只能摆正心态笑对挫折,最终还是签约了比较喜欢的单位,我之所以能摆正心态,可能跟我本科学历有关。
说了这么多,我认为,考研也就几个月的事情,最多一年,而且花的是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的时间,努力学习真的不会损失什么,不妨试着考一下。其实答主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坚持考研,奋斗一下,无论结果如何,考上了,皆大欢喜;没考上,那就去找工作,重要的真的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