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分期是

feion1992024-07-25  0

你好!你的问题回复如下: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本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有人问我,你这辈子能挣多少钱?对于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尽管在可预见的将来,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我会持续地活着,但对于持续多久不得而知。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由于未来的不可知性,我们无法确定金额。那么,即使假设我能确定未来能活多久,比如60年,那么我也不可能说到60年后再去算算我一共挣了多少钱。企业也是一样,由于未来的不可预见性,我们不可能等到企业存续的最后一秒之后再去计算企业一共挣了多少钱。因此,基于持续经营的前提,我们有必要去人为地划分一个个期间,以期间为单位对企业的经验成果进行计量,这样也就产生了持续会计分期这样假设。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你好,你的问题我之前也遇到过,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助到你会计分期是指企业在持续经营期间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将其等距离划分为一定期间,定期确立收入、费用和利润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便结算账目,编制财务报表及对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如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其起讫的日期按公历日。会计分期(会计核算的四个会计假设之一),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七条规定,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其中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通过对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清账目、按期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补充,它使会计能够及时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并为帮助和促进会计主体有效经营和定期考核提供必要的条件。有了会计分期假设,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以及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划分,产生了收入与费用配比等要求以及应收和应付等会计处理。只有正确划分会计期间,才能准确地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有关资料,才能进行会计信息的对比。在会计分期假设的前提下,会计期间通常是一年,称为会计年度。对于会计年度的起讫时间,各个国家的划分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国家采用公历年度,有的国家则另设起止时间,如英国的会计年度为每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在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年度确定后,一般按日历确定会计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96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