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应付债券-面值(按债券票面金额)
借/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
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费用: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
贷记:应付利息(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
借/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
扩展资料
企业发行债券时,如果发行费用大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按发行费用减去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后的差额,根据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用途,属于用于固定资产项目的,按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原则处理;属于其他用途的,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如果发行费用小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按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减去发行费用后的差额,视同发行债券的溢价收入,在债券存续期间于计提利息时摊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付债券
你好。 对于你的问题,实际上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以应收帐款置换长期债券投资,属于非货币性交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应当按照换出资产帐面价值加上交易中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帐价值。题中分录: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借:坏帐准备 贷:应收帐款—— * * 公司 贷:银行存款 等 2。债券持有期间的会计处理包括:1)计提应计利息,按照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计算;2)摊销债券溢价,在直线法下,按照债券溢价除以债券期限计算确定。题中分录: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3。债券提前转让的会计处理,应当将取得的出售收入减去债券投资帐面价值、出售交易中支付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计入投资收益。题中分录: 借:银行存款 (出售收入减去出售费用) 借:投资收益 (出售净损失)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出售净收益) 由于题中应收帐款的帐面价值未知,无法具体计算、并列示具体会计分录。
哟,又是含碳的二氧化水啊。哈哈你记住一点就可以了。不管是什么债券,发行方都不是啥子,不管他是溢价发行也好,折价发行也罢,平价发行也行,他都不会让自己吃亏的。所以,如果您是溢价购买的,那是因为市场利率比他的债券利率低,以后他要多付利息,所以先弥补自己,收点溢价;如果您是折价购买的,那是因为市场利率比他的债券利率高,以后他要少付利息,所以先弥补他人,打个折,所以叫折价。平价就没那么多事了。之后,记住一点,所有的债券到最后账面价值都要回归成本的,所以以前溢价的,后面肯定要在入账价值的基础上减回来,一直减到平价价格;以前折价的,后面肯定要在入账价值的基础上加回来,一直加到平价价格。应付债券溢价摊销怎么做分录呢?溢价的,减回去:借:相关成本和费用科目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利息折价的,加回去:借:相关成本和费用科目 贷:应付利息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简单点说吧,如果甲发行债券,该债券票面上表明的面值是1000。其明确的票面利率是10%(也就是以后企业支付利息时按10%的利率计算),但是当时市场上的实际利率为9%(比如你把钱存入银行时银行提供的存款利率)。此时,你想想以后当甲支付利息时,它是按票面利率10%乘以票面价值1000计算的利息支付给购买债券的,但当时市场上的实际利率只有9%,甲却按10%的利率支付了。到时甲是不是会多付了1%的利息,那甲不是亏了,谁会做亏本的买卖啊。于是为了弥补甲以后多支付给购其债券买者的1%利息,甲就会在刚开始发行债券时,把以后会多付的利息提前给收回来,即溢价发行,按高于票面价值1000卖出去(假如是1100),高于1000的部分就是溢价。该溢价就会在未来每期计算利息时给摊销掉。比如:到时支付利息时会计账务处理按1000*10%=100 贷:应付利息 100, 但其实其应当确认的实际利息是(1100*9%)=99,借:财务费用 99其差额1就是甲多付的利息,因为在发行债券时甲多付的利息已经提前收回来了,所以在以后支付利息时再把它抵销,这就是溢价摊销。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99(实际利息)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溢价摊销) 贷:应付利息 100 (票面利息)所以溢价摊销就是融资者以高于市场利率的票面利率,溢价发行债券,多余票面价值的溢价会在以后每次利息支付时分期摊销。溢价摊销就是相比于市场利率多付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