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会计与审计交叉

feion1992024-07-25  0

一、财务与审计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财务从狭义上讲是指经营的价值计算,通常是以损益和财产计算为对象;从广义上讲则是指资金的运用和筹措业务,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对其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审计则是指具有超脱地位的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二)工作重点不同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组织资金运营,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侧重于如何理财,主要以资金管理为龙头,全方位推行以量化考核为主的财务约束机制,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依据。而审计侧重于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不只限于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监督,而是从人事、内部控制、环境、资源等方面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审计重点在于鉴证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 (三)监督内容不同 财务监督是指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它与财务部门的其他业务连为一体,受其制约,不具有独立性。而审计监督则不仅仅对财务资金运营情况进行检查,而且依据审计证据,通过综合分析形成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报告,用以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监督主要是日常的业务监督,是较低层次的监督控制。审计除审核会计资料外,更多的是与财务有关的经济活动,是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财务与审计的联系 (一)内容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财务不仅要反映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监督这些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偏离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运作轨道,是否符合企业各项内控制度。审计则同样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的各项内控制度,以会计资料为前提和基础,检查企业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理合法及效益性。因此,审计实质上是对财务监督的内容进行再监督,对财务认定的内容进行再认定。 (二)目的都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人员在其管理过程中,对于发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向管理当局反映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改善经营管理。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也会发现企业的管理弱点,通过向管理当局出具有权威性的审计报告,从而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范围都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在其日常管理过程中,一般都需要预先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财务活动的有效运行,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防止和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资金的安全与完整。而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效果,同样要涉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 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财务与审计都是企业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二者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然要理顺并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对财务与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大,其在经济工作中的防护性、论证性、促进性作用越来越来充分地显示出来。而在现代国际国内经济的大环境下,尤其要明确审计的独立性,广泛宣传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地位。 第二,在部门划分上要单独设置,职责分明。当前,大多数的单位已经将审计部门单独设置,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单位将审计纳入财务部门的管辖范围,在财务部门设立审计岗位或下设审计处室,使得财务与审计之间界限不明,职责不分,大大限制了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损害,审计机构或人员形同虚设,审计工作缺乏实质性意义。 第三,在协作关系上紧密配合,互相支持。财务管理是审计工作的前提,是审计工作的基础,搞好财务管理有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审计工作搞好了,又会促进财务工作。然而,有的人却认为“审计是在找财务的岔”。因此,财务人员不愿主动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甚至闹情绪。这样就容易造成财务与审计部门关系紧张,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管理当局应尽量提供有利的条件,以使二者和睦相处、密切配合,把审计工作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中。 第四,在人力资源上加强对财务及审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培养。财务监督和内审人员要有“位”,首先要有“为”。打铁要靠功夫硬。财务及审计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的学习,在自身业务素质上狠下功夫。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配备,实现在岗位分工专职化、业务技术专业化、知识结构多元化,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机构,把审计的“谋士”和“卫士”的作用发挥在事前或事中,防患于未然。

一起学学不好 最坏打算就是什么都没考到

学审计必须有一定会计基础,最后这两门放到一起学,难度不小!

会计+审计科目搭配建议

学习难易程度:会计:★★★★★ 审计:★★★★☆

搭配适合人群:会计+审计的搭配方案适合有一定会计、审计基础,学习时间相对充裕,偏向记忆型的考生选择。

备考周期:建议最少要保证5-6个月的备考时间,最晚也要在5月中旬开始学习。

科目特点

会计:

会计是注册会计师考试6科当中的基础学科,它是学好其他几科的基础,也是注会考试中相对较难的科目。大家在学习会计的过程中要以“理解”为主,因为会计考试覆盖面比较广,只要列入大纲的内容都在考试的考查范围内,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另外,因为会计内容的综合性较强,考试比较重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以及职业判断能力,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解运用。

审计:

审计这门科目的内容晦涩艰深,非常抽象,需要考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审计主要讲的就是实际审计业务的流程,如果你做过审计工作,学习起来会相对轻松些。但是大部分考生并没有相关的审计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需要培养全局观,把审计的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去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学习。学习时也可以结合案例情景带入,想象自己正在进行一次审计工作。在这次“审计”中,要走哪些审计流程,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注意哪些细节。这样的情景代入,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搭配理由及学习建议

搭配理由:

对于审计的敏感性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所以扎实的会计知识是考生学习审计而应必备的。在复习审计的过程中要掌握题目中涉及的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审计第九章到第十二章属于审计理论与实务结合的部分,这部分需要很多的会计知识。特别是在审计按照新的会计准则重编后,基本的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都是与会计知识紧密相关的,因此学习审计需要有一定的会计基础,且学习顺序应该是在学过会计之后。会计和审计虽然都是难度比较大的科目,但是在一起学习可以相互促进,花费的时间会少于单独学习两门的时间。只有把审计与会计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共同学习、融会贯通,才能够真正学会审计。

学习建议:

1、会计第一轮学习(5月-6月)

两科备考,建议先学习会计,在6月底之前要完成会计的成第一轮学习。

第一轮要求将会计基础知识及教材例题掌握到60%,简单的知识点应熟练掌握,难点知识也要先有一定的了解;这个阶段建议跟随青藤注册会计师的基础班或者基础精讲班,认真听每章的课程讲解,将基础打扎实。

2、会计第二轮+审计第一轮(7月-9月中旬)

会计第二轮学习建议逐章击破,可以配合青藤注会图书或教材,先将青藤注会图书每章前面的重点总结或者教材通读一遍,然后配套做青藤注会图书每章的章节练习。做完后配合去听习题班的讲解,掌握解题技巧。第二轮要保证能将知识点掌握到70%-80%,主观题能独立做下来。

审计第一轮,要将知识点及教材例题掌握到70%,要熟练掌握简单的知识点,每学完一章,也要将重点内容进行总结;这个阶段建议配合青藤注会基础班或者基础精讲班,认真听每章的课程讲解,听完一章,就相应地做青藤注会图书的章节练习。

3、会计+审计冲刺(9月下旬到考试)

本阶段建议结合逆袭提分班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每天要多做题,模拟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对于审计,可以每天抽时间熟悉前面总结的重点内容,配合习题班掌握做题技巧,做好考前冲刺的准备。

考前冲刺阶段也要注重机考的练习,可以每天在青藤的机考系统中做一些习题,提升自己对机考操作的熟悉程度,尽快帮助自己适应机考环境。

学习时间:

建议会计占总学习时间的55%左右;审计占总学习时间的45%左右。当然,具体的学习时间还要结合自己对科目的熟悉程度,再去进行合理安排。

更多注册会计师考试资讯、备考经验、每日习题等,小编都会及时进行更新,请大家持续关注起来,祝愿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95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