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一)当期所得税的计算
当期所得税即为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
=(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企业所得税税率
(二)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递延所得税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正数(增加),计入借方。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负数(减去),计入贷方。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正(增加)数,计入贷方。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负数(减少),计入借方。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
所得税费用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1.按月或按季度计算应预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2.缴纳季度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跨年4月30日前汇算清缴,全年应缴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正数是应补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
3.缴纳年度汇算清缴税款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会计分录方法:
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
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
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
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
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按月(季)预缴(a一般是分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
按月或按季计提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按季缴纳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次年5月31日前汇算清缴,应补税额(全年应交所得税额-已预缴税额)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缴纳税款: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补缴税款损益调整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年度汇算清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
留抵损益调整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的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古义是集会议事。
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
参考资料:会计 百度百科
计提所得税费用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涉及到递延所得税的:计提时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缴纳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