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学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中,常有“行次”一列,它表示相应的编号,一般具有连续性。
行次是为了方便看表、读表和汇总报表进行编制的,有利于看表者了解某个会计科目在资产负债表或者利润表中的位置,属于会计用语。
扩展资料:
部分会计学常用术语
1、 转销
转销实际上就是把一个科目里的所有金额转入另一个科目。例子:教材第51页第16项经济业务,请大家自己思考、理解
2、 计提 计提用在固定资产折旧或计算借款利息上。这笔费用本身没有支付出去,但是按照权责发生制需要计入本月期费用或收入中。
3、 摊销 摊销,最好的例子是订报,订报总是先付费,然后再每天收到报纸。先付费,收益期在后,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必须每个月摊销费用。
4、 贴现 在会计学基础中,常见的是“票据贴现”,指的是用一张没有到期的票据去交换现金。
比如用1000元的一张商业票据去找银行贴现,银行不会足额支付1000元,实际支付的金额低于1000元,里面存在一个贴现率的问题。这样做增强了票据的流动性,可以随时变现。
5、补价 实物之间交换,差价部分用现金或银行存款支付——差价部分就是补价。
6、备抵账户 亦称抵减账户,会计学中,备抵帐户是与伴随帐户相关的, 并对其进行抵消或扣除的独立帐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次
按照科目类别划分,并按顺序排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某种合理方式编写,目的是体现报表的完整性,明析性要求,并无什么神秘的内在东西。
一、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的行次是就是编号,一行为一号,第一行行次为1,第二行行次为2,以此类推。只是为了阅读方便而设立,不用过于关注。二、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含义:1、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被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2、资产负债表: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帐、分类帐、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三、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特点:1、利润表:利润表编制的原理是"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平衡公式和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在生产经营中企业不断地发生各种费用支出,同时取得各种收入,收入减去费用,剩余的部分就是企业的盈利。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的对比情况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如果企业经营不当,发生的生产经营费用超过取得的收入,企业就发生了亏损;反之企业就能取得一定的利润。会计部门应定期(一般按月份)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并将核算结果编制成报表,这就形成了利润表。2、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概括地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资产负债表的主体,列示了用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的各个项目。资产负债表正表的格式一般有两种:报告式资产负债表和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报告式资产负债表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列示资产,下半部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具体排列形式又有两种:一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排列;二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排列。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是左右结构,左边列示资产,右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管采取什么格式,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这一等式不变。
会计科目编码级次4-2-3,即第一级次是4,即编码是4位数,一级科目可编为1002,第二级次是2,即二级科目是2位数,比如银行存款二级科目编码100201(1002是一级,01是二级),第三级次是3,即100201001(三级科目必须是3位数,从1开始则编为001)。以下是一些拓展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会计科目编码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其实一个良好的会计科目编号系统,必须要有一定的章法和合乎逻辑;而且编号的每一“数码”,能够准确显示会计科目的内容、性质与意义,以及便于记忆与运用的要求。会计科目编号的具体方法:会计科目编号的理论方法不一,但限于篇幅,这里不能够对各种方法详加论述。兹以被广为采用的数字编号法的"四位数字定位编号法"为例。说明其具体的编号方法如下:概括的说,会计科目的编号,应与会计要素按五大类四个层级划分,设置会计科、子目,及一般认可的大类、项目排列方式相适应;其基本要求及原则应属一致。1、预定千、百、十、个四位数字,自左至右,分别代表大类(千)、项目(百)和科目(十、个),子目则以"N"予以表示;而相关的附加或抵销科目,则以"-N"予以表示;2、以千位的1、2、3、4、5,分别顺序代表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收入及费用五大类;3、而以百位的1、2、顺序代表大类之下,项目的分类及固定排列;4、每个项目之下的科目编号,则从01开始,至99为止;其间复可分段编列不同内容、性质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