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所得税表格

feion1992024-07-25  0

存货哪一步错了,应该是17.5-10=7.5万元所得税资产本期增加12.5万元;要相信自己,怀疑答案……2、计算2008年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300+5-7.5-40*50%)*25%+10=79.375这一步的+的10是怎么来的。这里的10应该是12.5,是递延所得税资产12.5-递延所得税负债0=12.5万元;因为分录如下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2.5所得税费用***69.37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0应交税费-应缴所得税***81.875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5

利润总额本期 数写40000,本年累计数-1000000,应纳税额没有数/

这个所得税是会计实务三大难题之一,当然我给你讲,我能讲的清楚,你未必能理解。你去听中华高志谦的课件吧,记住十二个公式,所得税这章问题不大

2014版新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体系已引起征纳双方广泛关注。作为纳税企业要深刻理解纳税申报在未来税收征管中的基础性地位,不局限于就表填表,而应该从维护自身权益、防控税务风险的角度,结合申报表填写规范进行正确申报,对政策的模糊地带,应积极寻求税务机关的帮助,惟此才能准确理解此次企业所得税年报修订的规则。要熟练掌握新年度申报表体系的填报要求,首先要清楚新表体系的设计填报思路,找准主表架构、纳税调整、税收优惠三条线的填写规则,重点把握在基本规则下的例外,才能很好地领会申报表的精髓。 一是年报主表设计填报思路。2014版新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体系与08版比较,其计算原理仍然使用了企业所得税款间接计算方法,其在编制方法上更贴近会计实务,它以企业利润表为起点,年报主表会计利润计算的基础数据均来源于企业的会计报表。在填报流程上,新表主表首先在会计利润下将境内境外所得分离,先内后外,分别计算调整。境内境外收支填报采用并不完全一致的填报方向,境外所得主表与附表填报顺序交替,境内所得调整先由最低级附表开始,层层向上级附表递进填报直至主表。计算境内所得时,按应纳税额计算顺序,整个流程展示了税款计算的全貌,从编制原理上看,新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思路更清晰,更容易被理解,在填报时,按照上述流程分步计算就不容易出错。 二是纳税调整表设计填报思路。 修订后的申报表体系与2008版比较,纳税调整表变化最大,将境外所得、税收优惠项目从原纳税调整表中分离出来。同时,将2008版旧申报体系下,1张纳税调整表+7张相关、平行申报明细表,调整为2014版体系下,一级纳税调整主表1张,二级纳税调整明细表12张,三级纳税调整明细附表2张,报表增加后,税会差异调整计算的过程更加清晰直观,信息量更加丰富,优化了表格设计。体现在明细附表设计上,既要列示税会差异,尽可能多的采集涉税信息,又要兼顾纳税人申报负担,在纳税调整表明细附表的设置上,对重要事项(如企业重组)、跨年度管理事项(如符合条件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等进行了明细附表设置,同时对需要明细数据支撑的如专项申报资产损失申报表、加速折旧统计表进行延展,设置了三级明细附表。 三是优惠明细表设计填报思路。修订后的申报表体系与2008版比较,优惠明细表的变化仅次于调整表,新表更加注重关键指标的获取和优惠台帐的设置,新加了税务机关内部绩效管理统计所需的指标。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3号)(以下简称“63号公告”)的规定,从2015年起开始执行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2014年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以下简称“2014年版申报表”)内容变化大和填写要求高,为帮助广大纳税人正确填报2014年版申报表,小编将对2014年版申报表的特点、内容和填报方法等等内容进行系列解读。一、对2014年版申报表公告的解读63号公告明确两项内容:一是从自2015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版年度企业申报表。二是废除国税发〔2008〕101号、国税函〔2008〕1081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9号和国税函〔2010〕148号。值得注意的是,148号文件的废除对2014年版申报表的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148号文规定征税项目所得与减免税项目所得不可相互弥补亏损,其废除意味着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弥补亏损。例如,当减免税项目亏损时,按照148号文的规定,2014年版申报表主表第20行“减:所得减免”应填负数,则主表第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第20行“减:所得减免”相当于对纳税调整后所得进行纳税调增,实现征税项目所得与减免税项目所得之间不可以相互弥补亏损。但是148号文废除后,当减免税项目亏损时,则新版申报表主表第20行“减:所得减免”应填零,实现征税项目所得与减免税项目所得之间可以相互弥补亏损。148号文对外购商品的视同销售收入处理规定仍然有效。在2014年版企业申报表A105010填报说明中第5行“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视同销售收入明确:企业外购资产或劳务不以销售为目的,用于替代职工福利费用支出,且购置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处置的,可以按照购入价格确认视同销售收入。二、对2014年版申报表修改背景的解读2008年版企业申报表实施至今已有6个年头,其对于企业所得税征管发挥出积极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政策难以适用问题和征管数据缺失问题。一是纳税人无法准确享受最新政策。如最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在2008年版企业申报表中纳税人无法准确填报。二是税务机关无法掌握纳税人征管信息。如纳税人对外投资的变动情况,在2008年版企业申报表中无法准确呈现,税务机关只能被动依靠第三方信息才能获取。三、对2014年版申报表总体结构的解读2014年版申报表的总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数量上大大增加,由2008年版的16张增加到新版的41张。在表格设计层次上增加等级,由2008年版的两级格局变更为2014年版的四级格局,即主表→一级附表→二级附表→三级附表。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填报,应先填三级附表A105081,再填二级附表A105080,再填一级附表A105000,最后反映到主表A100000。在具体结构上分八大类,具体有:1张基础信息表、1张主表、6张收入费用明细表、15张纳税调整表、1张亏损弥补表、11张税收优惠表、4张境外所得抵免表、2张汇总纳税表。四、对2014年版申报表填报思路的解读虽然2014年版申报表报表众多,结构复杂,但其填报逻辑仍然很清晰。总体思路是:先做选择题,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表单”中选择需要填报的表格。再做填空题,填报顺序是(三级附表)→二级附表→一级附表→主表。具体填报方法是,按照主表列示顺序填报,有附表填附表,无附表直接填写。如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直接在A100000表中填写;如营业收入需先填A101010表,再反映到A100000表中;如专项资产损失需先填A105091表,其反映到A105090表中,然后再反映到A105000表中,最后反映到A100000表中。五、对2014年版申报表填写难点的解读由于2014年版申报表设计逻辑复杂表格众多,因此其填写难度远远大于2008年版。解决2014年版申报表填写难点的方法有三个:一是克服心里畏难情绪。如果纳税人能掌握申报表的设计原则和填报方法,完成填报工作并非难事。二是注意研读报表变化。1.表格设计逻辑变化。如税收优惠不再通过纳税调整实现,单独列示。2.新增大量明细表格。如期间费用明细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三是仔细研读填表说明。1.注意填表说明存在个别错误。2.注意填表说明中相同字眼在不同表中意义不同。如主表A100000“纳税调整后所得”与附表A106000“纳税调整后所得”意义不同。3.注意不同报表之间的联系。如财政补助如何填写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与A105040“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六、对部分企业填写2014年版申报表工作量的预估虽然2014年版申报表表格有41张,但是大多数企业填写数量并不是太多。其中,绝大部分企业必填表有5项,即A000000、A100000、A101010(或A101020)、A102010(或A102020)和A104000。常填表填写数量则因企业不同而异。如一般企业既没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又不存在税会差异,只需再填报3张表,即A105000、A105080和A105081。如小型微利企业只需再填报4张表,即A105000、A105080、A105081和A107040。如税收业务不太复杂的高新技术企业只需再填报5张表,即A105000、A105080、A105081、A107040和A10704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947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