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会计

feion1992024-07-25  0

制造业企业的会计比起其他企业的会计工作量更大,接触的范围更广一些,更繁琐,所以也是比较辛苦的。因为制造业都有加工生产的环节,所以会计从原材料的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核算,所以整个核算环节的工作量非常大,所需要的知识面也必须更广。

制造业比较偏向成本会计,偏向于成本核算和进销存管理,需要有成本会计的专业知识。快消行业数据处理可能比较大,也有进销存,而且比较零碎,偏向于数据处理,需要有清晰的头脑。不同点在于制造业产品的产业链更长,涉及到的机械、制造、供应周期、原材料波动比较多,快消品零售业相对简单一些,对物流的依赖度远大于供应。从待遇上说,做制造业采购就是半个工程师,显然水准高一些。所谓会计,就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具体而言,会计是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制造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1、根据出纳转过来的各种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3、月末作计提、摊销、结转记账凭证,对所有记账凭证进行汇总,编制记账凭证汇总表,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总账。

4、结账、对账。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5、编制会计报表,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并进行分析说明。

6、将记账凭证装订成册,妥善保管。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成本核算着重点在于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核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成本计价法去核算每个月生产车间的成本。

生产企业具体的成本核算流程:

第一步,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率(完工程度);

第二步,计算费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量);

第三步,求出完工产品的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第四步,求出在产品的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成本;此外还有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943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