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生活散文

feion1992024-07-25  0

顾准传。他是中国现代会计的祖先了。。

自己学会计纯属偶然。 自己不是那种有经济头脑的人:只挣工资,不会投资;在家也不管账,在外也不喜欢给别人算账;花钱是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也花,属于先天性不太会过日子的人。所以,我对会计就没有多少兴趣,不爱在那方面费脑筋。 这次突然学起会计,只源于自己的一次工作变动。 自己原来大学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与会计专业完全不沾边。后来因一些原因,自己给领导提出了换岗位的想法,正好另外一个部门有一个岗位空缺,领导在征求我的意见后,就把我安排过去。其中一部分工作就涉及到会计工作——出纳。 到了新岗位,在同事的帮带下,自己很快进入角色,新工作很快也就上手了。其中,出纳的主要工作就是:每个工作日下班前,收营业款、盘点、开票、记账,入库;每个月再往银行跑几趟:存款、给供货方转几笔货款、给部门的同事转个工资奖金等。 所以,我这个出纳工作说简单也简单,只是毕竟干的是公事,要求人要细致和谨慎一点,自己觉得干好它并没有什么难度和压力。 但自己平时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自己到了新岗位后,尽管出纳的工作能够胜任,但自己也知道出纳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会计工作;自己现在能胜任目前的工作,那是因为眼下的经济业务简单。要是经济业务量复杂一些呢?自己是否还能胜任?我就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还了解到,要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是持证上岗。这在会计法里有明确规定。出纳属于会计岗位,也是需要从业资格证的。看来,领导让我从事出纳工作确实出自对我的信任。于是,我想既然会计行业有持证上岗的要求,领导又信任自己,自己也存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欠缺,不行自己就报个会计班,专门学习一下会计知识,又能和目前工作结合起来,顺便还能考个会计从业证,有何不好呢?于是,我决定报个会计班。 到了新岗位的第二个月,我便找到离家不太远的学校报了一个会计班。在报名的时候,接待人员告诉我,他们这里可以报基础班,也就是会计从业资格证取证班;初级班,也就是初级会计师班;还有中级班,即会计师班。我的情况只适合报基础班,从零学起。 交了学费后,他们给我拿出一张空白学生卡,贴上我的一寸照片,填完内容注册以后,我就正式成为他们这里一名会计基础班的学生了。 为了上课不和平时的工作冲突,我都是上晚上和周末的课。学校课程排的最多的时候,周一、周三、周四晚上,周六、周天上午都有课。到了这些时间点我就去上课。 刚开始听课的时候,我对老师讲的内容很陌生,我基本听不懂。我反馈给老师,老师对我讲,你先不要着急,先慢慢听,逐渐就能听懂会计课的内容;我课堂上哪一个点听不懂,我就用笔先记下来,课后我问老师和同学,包括我自己看书本再琢磨。逐渐的,量变达到了质变,我对会计课就能慢慢听懂意思了。知道了什么是借方,什么是贷方,会计科目,什么是会计分录,它们又是干什么用的等等。 我从2016年的九月份开始上课,上到十一月份。有一次上课去,老师在课堂上突然宣布了国家会计政策的一个重大消息:2017年国家要取消原来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同时,会计从业资格的起点直接提高到初级会计师;我原来计划在2017年要考的会计员证,就变成考初级会计师证。这对我这个零基础的学生来讲,难度一下就提高了很多。影响我原来计划一年内考下会计员证将不能实现,因为国家取消了这个证的考试。还有,现在学基础课程都很吃力,还要考高一级的初级会计师课程,岂不是难上加难?但是,毕竟自己已经坚持上了三个月的课,要是放弃学习也觉得可惜。同时半途而废的结果让自己也感到不美气。于是,经过自己与自己的开会研究,决定还是接着上。于是,自己又补交了学初级会计师课程的学费。先把基础课上完,再接着上初级的课。调整计划参加2018年的初级会计师考试。至于到时候考初级会计师能不能通过,先不去管它,先学到与工作有关的会计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下来,我的学习计划又延长了一年。 由于学习难度提高了一个等级,所以,我心里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至少,我不能缺课。这一点我基本坚持着。 在课堂上,老师也给我们这些学生鼓劲。他知道大家都来自社会,除过来上课,平时大家还有工作上的事,家里面的事。也有个别在校大学生,还要忙自己学业上的事。既然大家都来学会计,老师希望大家不要浪费时间,要刻苦学习,因为要通过初级会计师的考试,不下点功夫也是不容易通过。他还送给大家两句我认为精辟的话:要么全力以赴,要么全身而退。对于成年人,这两句话的含义显而易见。 我听完基础课程后,再接着听初级课程时,已经没有了当初刚接触会计课时的一脸茫然。我已经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听下去,但是遇到实际问题,需要动手时,还是有不会做的地方。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我学习的劲头。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也是为了更有把握通过考试,我用手机加了一些著名会计的网校的微信群,有中华会计的网校的,也有东奥会计的网校的,在群里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在学习期间,自己还报了实操班,学习实际做账。这是完全的手工做账,不是用如今流行的电脑软件做账,就是为了加深对会计知识的掌握。很快,第二年,2017年就过去了。 会计学校也是要放寒假的。过了2017年的寒假,也就是2018年的春节,一开学,就到了2018年的2月份。而考试时间国家已经确定,是2018年的5月份。只剩下最后三个月时间。这时候课还有一点没有上完。以前上完的课,我经过班里测试,掌握的情况也不是很好。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到了最后三个月的备考阶段,我重新给自己调整了学习计划,主要是要保证学习时间和效果。早晨必须是六点起床,晚上不能早睡。实际上,最后三个月,晚上都是过了十二点才睡觉;每逢周末,除了必须出门要办的事情外,都在家里学习备考;三月份的清明节假期,五月份的劳动节假期,我都没有出去旅游——往年这个时候都是我开上车,带上家人沐浴在春光里旅游。 在最后的那段时间,我在网校还给自己买了几十套自测题,要求自己每天每门课各做一套。对照答案自行批改后,对做错的题自己写在专门的本子上,有空就看。一直坚持到考试的前一天,要考的两门课,我已经各自测试了二十多套题,平均分数也就60分。从自测的分数看,我对通过考试没有把握,60分的及格线反映出来的通过概率,让我感到不保险。要是根据自己备考期间下的功夫,我又觉得自己应该能通过考试(考60分)。因为我认为自己很努力了。这点信心来自于我对学习的认识: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收获。 5月12日,初级会计师国家统考的时间到了。我在规定的时间,带着规定的东西,去了规定的地方,完成了规定的考试。 6月8日,考试成绩统一网上公布:我的会计实务课程70分,经济法课程67分。分数不算太高,但我顺利通过了分数线。后来网上报道这一年陕西省的通过率是20%,全国的平均通过率还要低一些。 对于自己的这个考试结果,我并没有象有些同学那样过分的喜悦。因为我通过初级会计师的考试,和他们不太一样:我不是为了找工作就业而学会计——我是有工作的人;也不是为了升工资来学习会计。我现在的工资是按照土建工程师的待遇开的,这是中级职称,已经高于初级会计师的初级职称。还有,自己学会计也不是单位的安排,也就不存在单位给你升工资的.事先承诺。不过,通过了考试我也感到高兴:我不但实现了自己的阶段目标,而且,这次学习的经历还检验了自己的某种能力。 古人说:人过三十不学艺。我学会计时已经过了四十岁。我在考场上看到的考生,绝大多数是八零后、九零后;考场上在我旁边的考生,我看了她的身份证,比我小了整二十岁。我都怀疑这种考试,不分年龄阶段参加考试的公平性。 我最终想到了这次学习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这个过程。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压力,同时也给一些人的思想带来了迷茫。因为生活的压力,人们把挣钱作为第一要务。这本身也无错,人的生存、生活毕竟是第一位的。但是为了挣钱,有些人变得浮躁:目标很大。有些人张口就是谈创业,要做所谓的大事情,要干事业,却忘记了自己当下的能力;有些人做事情急功近利,却忘记了成功也需要积累。也有一些人觉得自己生活无忧,也就不思进取,精神上也缺少了正确的方向,空余时间和精力全花在了无实质意义的休闲娱乐上。这些看似都没有错,都是别人无权干涉的个人选择,但在人的精神层面上反映是不同的。人终究活的还是精神,人的差异也在精神层面上。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让人看到的物欲横流,娱乐至上的时代,人的精神层次就更显的稀缺和重要。 在这次学习、考证的过程中,除过学到一些会计的专业知识,我还接触和感受到了另外一些东西,包括遇到的老师和同学,和其他的一些事情。这些不光是对工作产生有益的影响,更有价值的是对自己如何过好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有了帮助和新的感悟。 人在生活中,在不断前行的路上,有一些感悟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帮助人们在还没有去过的路途中,辨别正确的前进方向。 人要获得更高精神层面的感悟,不见得非要学哪一种东西,比如说会计。其实人生里要学的,有意义的东西很多。前提是自己是否想学。只要用心学习了,就会有感悟。 人是通过学习不断来丰富自己,突破自己,提升自己,改变自己。 这次偶然学会计的经历,让我也收获了另外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成果。说它是成果,是因为它已经转变成我的一种精神财富。 话说回来,这一次的学习过程已经结束,但它促使我对生活新的认识,又刚刚开始……

“川哥讲会计”,专门写会计浪漫文学作品,包括会计浪漫散文、会计浪漫诗词,有很多文章非常经典,记得最清楚的是“会计男是流落红尘的天使”、人到中年初学会计早晚论、有一种婚姻、一个老会计的荣光等众多经典文章,百度关键字“会计浪漫文学”即可看到。川哥现在开始连载中国第一部浪漫的会计小说——会计人生之大学生活,描写的就是一个大学生四年的会计学习时光,充满了文人的情怀,浪漫的氛围弥漫了整篇文章,措辞经典,沁人心脾。百度关键字“会计浪漫文学”就可以看得到。

在寒冬的一个晚上,我的大表哥在孤独痛苦中结束了凄惨的一生。虽然他走的时候我没有能够最后看他一眼,但我知道,他是睁着眼,张着口离去的。因为他还有心愿未了,还有许多话想说啊。 我是对不起大表哥的。我想即使到了天堂,他也是不会原谅我的。 大表哥姓李,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这一生过得不轻松,十分的不容易。他小时候聪明伶俐,顽皮可爱。只可惜他四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后来,我的大舅又娶了大舅妈。自从有了继母后,大表哥的日子也就不好过了。三天两头不是挨骂就是被打。一次,淘气的大表哥爬上房顶掏麻雀蛋,弄坏了几片瓦。大舅做活回家后,大舅妈反复向大舅抱怨这件事。大舅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耳朵禁受不住聒噪,大舅妈的话让他火冒三丈,一时盛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抡起他那大手掌狠狠地搧了大表哥几个耳光,打得大表哥在地上抱着头翻滚嚎叫。听我的母亲说,那天晚上大表哥就发高烧讲胡话,一病就是一个多月。看着皮包骨头,瘦得像一根干柴棍一样的大表哥,人们都以为他活不了。好在大表哥命不该绝,最后总算活下来。可是病好以后,他的耳朵什么都听不见了。从此,大表哥成了一个聋子。 大表哥虽然耳聋,可他脑子好使,心灵手巧,悟性高,许多事他只要看着别人做一遍,他就能跟着做了。到六七岁,他看到同龄人们去上学,也向大舅嚷着要读书。大舅可能是心中有愧,想减轻一点自责感吧,思前想后,最终咬咬牙,还是同意让大表哥去读书。大表哥学习刻苦,成绩很好。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毕业,他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五年级毕业,尽管大表哥考上了初中,还想继续读书,可这种愿望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好比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看到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一个个去上了初中,大表哥心里痒痒的,于是抱着一丝侥幸的希望,转弯抹角地向大舅表达出读书愿望。大舅没等他把话说完,就声嘶力竭对他大声叫道:“人要知足,你撒一泡尿照照自己,我们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才把你小学供毕业,哪有能力再供你去读初中?你还是趁早死了想读书这颗心吧,回家做劳动挣工分,帮助我们做事减轻家里的一点负担,这才是你应该干的正经事。”大舅在大表哥耳边大声吼着,好在他的耳膜早已破裂,不然大表哥的耳朵肯定要第二次被震聋。可怜的大表哥心都碎了,理想的肥皂泡也破了,他除了默默地流泪,还是流泪。 大表哥最喜欢看“有娘的孩子是个宝,没娘的孩子像根草......”这首歌的歌词,这恐怕与他的经历有关吧?是啊,他有倒不完的苦水,诉不尽的委屈。许多同龄人还在父母面前哭鼻子的时候,小小年纪的他,早早的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山上砍柴种地,下坝犁田收谷,一年四季,早出晚归,起早贪黑,有干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过度的劳累,加之营养不良,大表哥只有二十多岁,仿佛一个四五十岁的小老头,一头蓬松的乱发,脸上刻满皱纹,背有点驼,双手粗糙像老树皮。在我的印象中,他最喜欢看书。看书是他的最大的爱好,名著、杂志,还有一些科技书籍,他都爱看。有一天上午,大表哥来到我家,说要去公社(乡政府)办事,母亲告诉他办完事返回时再到我家。母亲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要到天黑才收工。母亲出门时安排我大表哥来时招呼他。大表哥办事返回到我家,刚进门,就在屋台的一个小木凳上坐下。用手袖擦了擦脸上的汗,从布包里拿出一本书看了起来。他还要回家,需走10多公里路。我赶紧做饭。一饭一汤,做起来简单。很快就做好了。我请大表哥吃饭,只见他左手拿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边看边“嘿嘿”发笑。我感到奇怪,把书翻到封面,书名叫《小砍刀的故事》。我已读四年级,略认得几个字。于是也跟大表哥一起看。大表哥看到我跟他一起看书,十分高兴。他边看边读边讲,他讲得生动,我听得仔细。我们都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我原来不知道世上还有这种讲故事的书(此前我只看过几本连环画),能这样吸引我。后来我才知道这叫小说。大表哥回家带走了书,我为不能读完这本书而惋惜,可这次简短的阅读激发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后来我喜欢看书,也许是与这次的阅读不无关系吧? 你别看大表哥耳聋,与他说话很费劲。但他记忆力强,看过的书中的故事,讲起来形象生动,犹如他亲身经历一般。他喜欢讲故事,他还喜欢自编一些谜语让人们猜。他在夜深人静的晚上读书,书籍赶走了劳动的疲劳,让他找到了乐趣,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在他们的村里,他能写会算,在人们眼中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他先后担任过生产队的会计,购销店酿酒厂的酿造师。你别看他是一个残疾人,他做事不比正常人差,有些许多人不会做的事,他都能做好,比如造水磨,铸造大铁锅等。大表哥做事认真负责,踏实。当会计,账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没出过差错。他酿制出来的酒,味醇质好,出酒率高,远近闻名。后来,生产队特殊照顾他,让他到大河边的磨坊守磨。这是一种轻闲的活,虽然一天24小时都要为他人磨面,但是没有多少事要做。他就到处借书来看,这样他的日子也就过得更充实了。 大表哥的写作水平不高,也许是书读得多了,有感于自己的命运,心中有话想要把它表达出来。于是他竟然做起作家的梦来,拿起笔来,开始搞起了“创作”。 大表哥有一股牛脾气,一旦认定了的事,他就会拼命地去干。他搞“创作”也不例外。为了圆他的“作家梦”,他白天挤时间写,晚上点上煤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写到凌晨一两点钟。写出来的故事,觉得不满意,把它撕碎了,再写。他就这样不停地写呀写。也不知用了多长时间,终于写出了“一部书”。然后,他又对这部手稿进行了反复修改。直到觉得满意后,再把修改稿工工整整地誊写在一页页信笺纸上,装订起来。他很喜欢自己的作品,常常把它拿出来让人们看。许多人看后都给予了善意的称赞,听到他人的称赞声,他兴奋地对人们说,他打算把这稿子拿去发表,让更多的人看到他写的故事。 一次,我到他的磨坊去看望他。他见到我十分的高兴。我们闲聊没有几句话,只见他打开一个木箱,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叠装订整齐的信笺。双手递给我说:“这是我写的一部书,请帮我看看,我准备拿去发表。”我心想:一个小学毕业的聋子,会写什么小说?竟然还想拿去发表,简直是做白日梦!但是碍于面子,我还是把它接过来。我随便翻看了一下。他的“这部书”,用了200多张信笺,有书名、封面,内容分章分节,还有前言和后记。全“书”约10万字。 我翻看的时候,大表哥的眼睛充满希望地盯着我。是期待?是肯定?我读不懂他的心思,我也不想去考虑! 我一目几页的快速的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看完”了他的手稿,手稿中的.主人公叫啥名谁我都没记住,也不想费神去记,情节内容就更不用说了。一番装模作样之后,我把“书”扔在他的床上,随口说道:“这种不通的东西,还想拿去发表,简直是痴心妄想。我劝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好好地守你的磨吧!”他听不到我说的话,还以为我在赞扬他的“作品”呢,显得很高兴,嘴里“啊、啊”的叫着。然后,他找来一张纸递给我一支钢笔,让我把刚才说的话写出来。我就不加思索的把那些话写出来给他看。他看后,嘴唇颤抖,声音沙哑的低吼道:“你、你......”只见他额上青筋暴起,脸色灰暗,眼神沮丧,喉结上下蠕动,双手抖动,接着头像被霜冻病了的茄子,慢慢地低了下去。他呆呆的、一动不动的坐在床边上,默默的,一言不发。那水磨磨面发出的“砰砰”的声音敲得我心里发慌,让我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我才发觉自己是多么的无知。自责,后悔,一切都已晚矣。我们之间仿佛隔了一堵墙,彼此都默默无言。我如坐针毯。感到继续呆着也无趣,只好赶快逃之夭夭。平时,我走时,大表哥都会送我到门外。这次,他没有送我。 据说,我走后,在磨房边,大表哥把那部“手稿”一页一页的撕碎丢进火塘。他边撕边念道:“这不通的东西,拿它做什么。”几个来磨面的人,看到此情景,觉得好奇怪,这是他花了许多精力,费了大量心血才写出的呀,他为什么把它烧了呢?他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唉,苦命的人! 从此以后,大表哥再也不舞文弄墨了。我们每次相见,他对我也不像过去那样热情了。现在,大表哥带着遗憾走了。我知道,我曾经毁了他的愿望,深深的刺伤过他的心。如果不是我的无知,他的信念就不会倒下,他的追求也不会停止,他也就不会留下终生的遗憾(尽管他的作品不可能发表,但是可以伴随他走完一生)。我对不起他!他活着的时候,我曾多次想请求他原谅我,可到了他的面前,我却没有勇气开口。现在永远失去了这种机会,一切都晚矣。 我不负责任的一句话,撕破大表哥的心灵,给他的精神以致命的打击,这件事既震撼了我的心灵,又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理解、关心和爱护那些弱小者以及不幸的人。如今大表哥走了,如他的在天之灵有知,我要告诉他:大表哥,你放心吧,我再也不会做那样的傻事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93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