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会计课题研究

feion1992024-07-25  0

按照规定,从区的会计证的次年开始,每年都要继续教育。也就是说,你去年并不用参加,从今年则每年都要参加。如果你缺席,会计证作废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为了贯彻落实《会计法》关于“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的规定,进一步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我部根据《会计法》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6号),制定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一条 为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6号)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九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取得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第十一条 会计人员每年接受培训(面授)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24小时。 第十三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以接受培训为主。在职自学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 会计人员可以自愿选择参加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接受培训的形式: (一)参加在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予以公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会计培训; (二)参加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和会计培训; (三)参加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组织的会计类脱产培训; (四)参加会计、审计、统计、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考试; (五)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形式。 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定期公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名称等相关信息。 第二十七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行登记管理。会计人员按照要求接受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关证明后,应在90天内持《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及相关证明向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办理继续教育事项登记。 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会计人员业务档案、诚信档案建设,如实记载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1998年1月23日公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财会字[1998]4号)、1998年11月9日印发的《财政部关于开展中央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会字[1998]69号)同时废止。另外,各省都有自己单独制定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以下是《江苏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第一条 为了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我省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及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第四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第六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内容包括: (一)会计理论与实务; (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 (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四)会计电算化知识; (五)其他相关知识; (六)其他相关的法规制度。第七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分为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 (一)培训形式包括: 1.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组织的培训; 2.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委托培训单位组织的培训; 3.省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 4.正在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接受国家承认的会计专业学历教育; 5.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培训形式。 (二)自学形式包括: 1.部门或单位自行组织的业务学习、岗位培训: 2.承担会计专业课题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 3.参加上一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4.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自学形式。第十七条 会计人员在脱产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期间应享受本单位在岗人员的同等待遇。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2020年江苏高级会计职称评审申报材料报送时间6月1日至6月30日,根据申报要求,2020年江苏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按照《江苏省会计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18〕2号执行)。江苏高级会计师评审专业理论水平要求熟悉财会专业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能结合本职工作,撰写或翻译并公开发表财会专业著作和论文、译作等。取得中级会计师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主编或参编财会专业著作或译作1部(20万字以上,本人撰写或翻译5万字以上)以上。(二)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刊物上独立撰写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财会专业论文2篇(每篇2000字以上)以上。(三)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刊物上独立撰写发表财会专业论文1篇(3000字以上),和1份本人主持并实施的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专题方案、财务案例或分析报告(2000字以上)以上。(四)对长期在县(区)级以下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其岗位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在论文上不做硬性要求。可以提交2份本人主持并实施的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专题方案、财务案例、分析报告等(每份1500字以上)。本条件相关的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一)取得本专业学历(或学位)的相关专业:指统计、审计、经济等专业。(二)与会计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指财务、投资、审计、评估等。岗位以用人协议、聘用合同、任职文件等为准。(三)专业技术工作报告:主要是对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本人专业工作情况的总结。一般应包括: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毕业学校、现专业技术资格、简历、岗位名称、岗位职责与分工等)、单位基本情况(包括本部门人员职称构成、单位组织架构、资产规模、职工人数、收支情况等)、开展工作情况(如科研、参与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取得业绩(按工作内容分述、成效应量化)、专业特长(经验)、今后努力方向等,应有单位盖章及相关负责人签字认可。(四)著作:指取得 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财会专业学术专著或译作,著作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五)论文: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刊物上发表的财会专业文章,其内容一般包括摘要、关键词、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六方面,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期刊须有ISSN(国际标准刊号)和(或)CN(国内统一刊号)刊号,不包括电子刊物、手册、报纸、论文集、增刊、专刊、专辑、汇编等所载文章。申报人员须自行确定已公开发表的1篇独著为代表论文(著作),由评审委员会统一委托进行论文(著作)鉴定,鉴定结果作为评审依据之一。(六)研究成果奖:指主要完成人在课题研究、方案起草、报告撰写等工作中排名前3位者,排序以立项机构的文件为准。(七)财务审计报告:指具有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关于被审计单位会计的基础工作、会计档案等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其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等事项的报告,是对财务收支、经营成果和经济活动全面审查后作出的客观评价。基本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投资者权益、费用成本、收入成果、审计结论等。(八)案例、报告:指主持并实施的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专题方案、财务案例、分析报告等(成效业绩应量化数据)。(九)主要完成人:指在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起草、报告撰写等工作中排名前3位者。排序以立项机构的文件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93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