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素负盛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正则会计师事务所、正明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公信会计师事务所。这是按其创办的先后排列,如果说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最多人认识的则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正则会计师事务所,是由中国第一位会计师谢霖在1918年末到1919年初创办的。先期在北京设所,不久在天津设立分所。首先在中国承办会计师业务,在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记录。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后来附设有“正则会计实习学校”,培训会计人才,首开先河,影响遍及全国。 正明会计师事务所原名“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国著名会计学家改良中式簿记运动发起人徐永祚于1921年创办的。徐永祚(1891—1959),字玉书,浙江省海宁县人。1914年毕业于上海神州大学经济科,任天津的中国银行练习生。翌年,被聘回母校银行科任教。1917年任《银行周报》编辑及总编辑。19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前特聘徐永祚拟订业务规程、会计制度和培训会计。一年后交易所开业,出任会计科长,全权处理会计事务。1921年,徐永祚从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取得会计师执照,在上海创办“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开始从事执业会计师工作,并发起改良中式簿记运动,致力于中国会计的改良。1925年作为发起者之一,成立上海会计师公会—中国第一个会计师公会,被推举拟订《会计师法规草案》。1933年元月,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创办《会计杂志》月刊及会计员训练班,出版《改良中式簿记概说》一书,在中国商界和会计界影响颇大。徐永祚先后还兼任国民政府工商部工商法规委员会、审计院设计委员会、上海市财政整理委员会要职,参与修订或起草《会计师条例》、《公司法》、《所得税法》、《交易所法》等法规。抗战期间,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改名为“正明会计师事务所”,直到五十年代。此时徐永祚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兼财经委员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监察主任。1959年病逝于上海,享年68岁。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原先是潘序伦在1917年创办的“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在1928年改名。是在会计界中影响最深、规模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潘序伦二十年代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经济博士,1927年回国当会计师。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分别在桂林、重庆、南京、广州、天津等地设立分所,并在各地建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香港立信会计学校直到1975年仍在旺角设校)、立信会计研究编译社、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立信印刷厂等机构,形成了一个会计体系,用今天的话来说,可以说是“会计企业集团”。过去,人们一提起“会计”两个字,便很自然地想到“立信”之名。二十年代已编译了两批大学簿记会计教科书,三十年代初又出版了“立信会计业书”,计有会计、审计著作五十余种,还创办了《会计学刊》和《会计季刊》。四十年代起,又出版了《立信商业丛书》由会计扩展到统计、法律等方面的著作200余种。关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版的这些书籍,笔者曾在香港的旧书店中购买过。而界限街的中山图书馆也有藏书,读者有兴趣的可去借阅。潘序伦解放后留居上海,曾任上海会计学会、中国会计学会名誉会长,八十年代初,立信会计学校在上海复校,他1985年11月逝世。 公信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就会计专业分数是最高的,就业也最好是上海的考生考立信还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外地的就不建议了,因为在外地同样的分数可以进更好的学校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其前身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由“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始创于1928年,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开辟了会计学校、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图书用品社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学校同其他财经院校合并。1980年复校,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2003年设置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学校地处松江大学园区,占地5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30余万平方米,校园风景秀美,设施一流,是求学求知的理想之地。学校拥有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法学、文学等五个学科门类,设有会计与财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财税学院、经贸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外语学院、文法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教院和体育教学部等11个教学院部,现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英语等22个本科专业,教职工800多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近万人。学校与松江大学园区内的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实行学生跨校选课、教师跨校任教等教学资源共享的新型管理模式。 几十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24字校训,发扬“诚信、奋斗、创新”的新时代立信精神,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弘扬“诚信教育”和“学验并重”的立信特色,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为国家培养了数十万能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财经管理人才。 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会计学为核心,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法学、理学、文学为支撑,扶持新兴及边缘学科的学科专业布局。启动了以会计学为核心的工商管理学科群、以开放经济与贸易为核心的应用经济学学科群和以经济运行风险研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学科群三大学科群建设。成立了开放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立信会计研究院等三家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和若干非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搭建了开放式的研究平台,凝练出了一批新的研究方向。“开放经济与贸易”学科成为上海市市级重点学科,“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金融信用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成为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等纵向课题30余项。会计系列精品教材是上海市“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会计学成为上海市教育高地;会计学教学团队成为“上海市市级教学团队;会计学专业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全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是学院最主要的产学研基地。 学校党委下辖1个分党委、16个党总支、86个党支部,共有1200余名党员,教职工中党员数占60%。学校党委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及管理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校与美国赛福克大学、圣玛丽大学、英国赫德福德大学、加拿大温哥华岛大学、日本千叶商科大学、澳大利亚凯瑟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15所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英国国际会计师公会(AIA)合作进行国际会计资格的培训。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走错位发展之路,走特色发展之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育质量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的高等财经类院校。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学校由“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始创于1928年,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学校同其他财经院校合并。1980年复校,2003年设置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11年获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学校有松江和徐汇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35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校园风景秀美,设施一流,是求学求知的理想之地。学校拥有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法学、文学五个学科门类,设有会计与财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贸学院、金融学院、财税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外语学院、文法学院、思政教研部、体育部、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13个教学院部,现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英语等22个本科专业,教职工800余人,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147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人。几十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秉承“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校训,弘扬“诚信、实用、开放”的办学理念,逐步凝练“诚信教育”和“学验并重”的办学特色,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国家培养了数十万能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财经管理人才。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会计学为重点,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文学、理学、法学为支撑的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专业布局。启动了会计与治理、开放经济与风险管理两大学科群建设。成立了开放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立信会计研究院等三家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和若干非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搭建了开放式的研究平台,凝练出了一批新的研究方向。开放经济与贸易学科成为上海市市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国际贸易、金融学三个学科成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金融信用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成为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成为上海市教育高地;“以会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被列为上海市“085工程”建设项目;会计学教学团队成为上海市市级教学团队;会计系列精品教材是上海市“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等纵向课题8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科研论文1400余篇。《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是学校最主要的产学研基地。学校与松江大学园区内的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实行教学资源共享。学校与美国加州大学河畔分校、赛福克大学、英国基尔大学、赫德福德大学、法国雷恩商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温哥华岛大学、日本千叶商科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20多所院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与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国际会计师公会AI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专业机构合作进行国际会计资格的培训。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走错位发展之路,走特色发展之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育质量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财经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