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运方式与财务组织架构:一般来说,总公司财务部必须能够控制各分公司的财务部,包括人员任免、资金控制、制度设计等。如果分公司都能独立负责盈亏,业务性质互相之间很不一样,可以考虑授予当地财务人员比较大的权限。否则,应该把款项收入尽量集中到总公司,分公司支出审批限额设定得低一些;2.会计核算:统一科目设置、报表项目格式及报送时间要求,总公司应该有专人对这些报表进行审核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3.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然后按制度执行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审计. 某国内大型企业是这样管理的:1.财务实行委派制: 在总公司下设置财务分公司, 所有财务人员均由财务分公司委派, 不受分公司经理管理, 与分公司经理分别向总公司汇报, 互相制约2.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设置收款专户和费用专户, 对于销售回款, 必须每天上交总公司, 禁止在花费收款专户的银行存款, 分公司的日常开支, 只允许在费用专户存款中支出, 费用专户根据分公司的申请, 经相应的授权批准, 由总公司拨款.3.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三大本制度), 使所有财务业务都有法可依.4. 加大内审力度, 有专门的审计部, 每年每个分公司至少要审计一次5. 严格管理, 对违规一定要不手软 此此,补充一点: 科目设置一定要统一,对于某些共同的往来单位,还应该统一代码,所有内部单位都必须按此代码执行,这样对合并报表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报表全部是统一的一套表格,每月通过规定途径在规定时间以前上传至集团财务部,表格若设置得比较详细,那所有科目的明细及变动科目都能反映出来。另外就是大的支出一定要报总公司批准,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大规模的材料采购等,必须报总公司审核以后才能实施。 统一的科目设置和报表是最基本的要求。更应该有严格的费用审核制度和内审制度。收支两条线并不一定适用与所有的企业,不可奉为圭臬。但对支出一定要严格控制,大的支出项要控制但真正的漏洞往往在日常的支出中。统一的报表不一定要很多,太多的表格很大程度上会流于形式。财务委派制和业务管理的双轨制有一定的好处,但要处理好财务人员与分公司经理的关系和如何安定财务人员的情绪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财务与经营管理两轨制,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在分公司形成两派,严重影响公司管理。)若财务与经营管理两轨并行,是内部控制的基础。这种关系确实会非常微妙,所以我们更要求管理人员有比较好的职业修养和沟通技巧。
母公司对子公司资金、财务的管理方式有3种模式:
一、集中管理,收支两条线。
子公司没有资金自主权,所有收支由总公司统一管理。收支两条线,所有收入一律上交总公司,所有支出由总公司统一拨付。
二、分散式管理。
子公司有经营自主权,所有收支自主决策,总公司只下达经营指标,不管收支情况。
三、半统一模式。
子公司有部分资金决策权,但对于其中一部分开支由总公司统一管理,一般对由总公司统一采购的大宗材料或容易造成浪费的招待费等费用由总公司统一审批,其余开支由子公司自行支付。
对一个集团公司来说,其子公司,在法律上享有与母公司(集团公司)相同的民事权利,既要行使独立法人财产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又要担起集团成员的角色和义务,服从集团的整体规划、指导和监督,自觉接受母公司来自产权方面和章程规定的监管。
股票十大股东持股特别高并不能说明股票好或者不好,而应该从整体来判断该股票。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高,只能说明股票的基本面还不错,大股东们看好公司。
但对于股价是否能够持续大涨,就不见得。因为十大股东之外市场的流通筹码已经不多,市场的流动性差,很多机构不愿意参与该股的交易,从而缺乏推动股价的资金,进而影响了股价的走势。
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的设置:
3.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然后按制度执行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审计.
你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了?我参看过相关报告,一个典型的办法就是子公司财务经理由母公司外派,然后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经理进行考核,子公司的财务经理薪酬由母公司来定。当然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考虑,比如说集团与子公司尽快实现财务信息一体化,包括使用相同的财务软件,母公司能够随时了解子公司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