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是因为「资本市场不够发达」以及「民企市场集中度太低」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归根到底就是一个结论:没有人需要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高级会计和基础会计的区别是什么呢?基础会计记录收支数据,高级会计矫正、分析和预测数据。
在遍地小微民营企业中,年利润不超过一亿的,单一经营业务的,公司哪里亏钱为啥不赚钱瓶颈在哪里,老板自己心里都是非常清楚的。纵然给不出严密的逻辑链,纵然量化分析数据只有:三成/五成/七成这几个档次。这个时候你跑过去跟他说,我能帮你把量化分析做到百分比小数点后x位准确,但是要80万年薪,他一定不乐意,他觉得目前的精度也够了。
在巨大的国企之中,纵然有统一采购的财务系统,但是出于「反正是国家的钱」这种普遍心理,广泛存在的基础数据采集口径不一致以及质量层次不齐,导致上层用于分析决策的数据可能至少有20%的差异。这个时候你跑去跟他说我可以帮你规范化整个数据传递流程,确保保层层有复核,差异有原因。他一定瞪大眼睛跟你说:我们自有国情在此,你不要搞事情!
所以说到底,到底谁需要高质量的财务数据呢?一个是资本市场的外部投资人(上市公司);一个是预感自己掌握不了公司经营情况管理层(大型外企)。
因此在直接融资占比依然非常低,以及国进民退的背景下,纵然你有通天的财务数据分析整合能力,依然是「屠龙之术」。
因为普通会计得不到锻炼,而且工资比较低,时间久了就没有人愿意往高级会计的方向发展了。
依我看来,无论那种行业,高级人才都是紧缺的
因为现在会计人员都是比较缺少的,而且现在会计是比较难的,所以一些人都考不上这个级别的证书,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