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会计造假要负的法律责任是:
1.要承担经济责任;
2.情节严重的造假行为,财务会计和单位负责人难辞其咎;
3.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设置会计帐簿的;
(二)私设会计帐簿的;
(三)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
(四)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帐簿或者登记会计帐簿不符合规定的;
(五)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
(八)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九)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
(十)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
1、企业做假账,这本是一个道德风险,势必会影响企业信用。
2、企业经营五大环节数据全部做假,必然给企业文化带来负面价值,也会对企业正常运营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3、做假账,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企业将会因触犯法律规定和条款而受到制裁和惩罚。
4、做假账的驱动力分为主观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人为的为了某种经营目的故意做假账,若是心存侥幸逃过一劫,那是不可能的,若是客观原因导致假账生成,经营控制发生问题,那么企业内部一定要加强内控,加强内部管理,防范假账出现。
扩展资料:
这个假账的“假”,不仅仅是指会计数字账中的“假”,还涉及到整个企业经营流程的环节,分别是: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经营的全流程;经营流程里票据产生的环节;会计根据票据作出会计判断的环节;出具财务报表的环节;财务信息披露的环节。
假账清查的主要范围
1、伪造、变造、转移、藏匿、毁灭账簿凭证或者其他相关资料。
2、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虚列支出或者转移、隐匿收入。
3、取税收优惠资格。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会计假账的经济危害危害是指行为对某事物产生的损失和不利后果。会计假账经济危害是会计假账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产生的损失和消极后果。一、会计假账导致微观决策失误二、会计假账形成宏观调控错位三、会计假账阻碍市场体制完善四、会计假账削弱国家经济实力五、会计假账阻碍中国接轨国际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做假帐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还构成犯罪,你作为单位的会计即使是在单位授意下,不是出于本人意愿做假帐,仍然必须对此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此种问题你不是考虑会不会丢工作,而是考虑保住工作而违心做假帐可能要面临的法律后果,这里有一个个人利益谁大谁小的问题,如果做假帐虽然保住了工作但却东窗事发而承担了一定的法律责任,是得不偿失。我觉得你最好的办法是坚决拒绝,如果单位要开除你或给你压力,根据会计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你可以向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财政部门反映,维护你自己的合法权益。 至于单位出具证明,证明是单位叫你做的,你无须承担法律责任。这种证明并不能对你免责的,也就是说证明本身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是无效的,你还是要承担法律责任。
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