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录入、档案数字化、档案系统、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见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提供利用、档案销毁。这8项工作的划分只是相对稳定而不是绝对的,也有分为 6个环节的,也有分为基础工作和利用工作两大部分的。由于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复杂的系统,故也有按多层次进行划分的方法。其第一层次分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开发两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又下分若干层次小系统。档案实体管理分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等工作环节;档案信息开发又分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两部分,信息加工由编制目录、编辑文献汇编和编写参考资料构成,信息输出由提供阅览、复制、咨询、函调、外借以及出版、展览等多项服务活动构成。
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有:1由本单位档案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2、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3、销毁时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4、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有:
1、由本单位档案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2、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3、销毁时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4、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扩展资料:
企业会计档案的监销规定
会计档案的销毁是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中鉴定销毁工作是档案销毁的前提和基础。原《管理办法》规定了会计档案销毁的具体程序,要求“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但未明确销毁前的鉴定工作和有关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销毁的最主要责任归于单位负责人。
在实际工作中,为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对于远远超过最低保管期限且符合销毁条件的会计档案,单位负责人一般也不愿销毁,大量已失去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占据了储存空间,造成了资源浪费。
因此,新《管理办法》增加了鉴定销毁环节,要求“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
监销是保证销毁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的一项制度安排。原《管理办法》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会计档案销毁属于单位的内部管理事务,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再由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既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也难以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为此,新《管理办法》删除了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的规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单位内部组织监销的有关要求,即“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会计档案销毁工作,并与会计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监销人在会计档案销毁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进行清点核对;在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一、纸质文件销毁方法1、死存,不处理。占用大量办公空间,如管理不善泄露极大。2、当做废纸卖给回收站。安全不高,泄露可能很大。3、焚烧。销毁彻底,但不环保,需要寻找专门的场所,且在文件回收、转移过程中仍然可能会泄露。4、制浆。销毁彻底,环保无污染,但需要专门的制浆设备,一次销毁量不大,成本较高。5、粉碎。不同销毁效果,环保、快速、销毁量大,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纸张文件销毁方法,但需要专门设备,一套完整的文件销毁管理及销毁流程。二、纸质文件销毁原则1、合规原则:对于单位内部的秘密信息,则应遵循相关的行业规定与部门规定。2、适中原则:平衡销毁成本和销毁效果,采用适中的销毁方式。比如,对于单位绝密信息,公司可在办公场所配备高保密碎纸机,可采用集中销毁,或外包给第三方委托销毁。3、记录原则:单位应保留并管理销毁记录,证明哪些介质,在什么时间,由谁负责,在哪个场所,用什么方式销毁。这些记录必须可访问可追踪,并至少保存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