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注册会计师,在我国国内注册会计师一定也将是最高的会计等级,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被会计的业内人士称为“不胜其难”的一门考试,虽然至今为止我国已经举办了十几次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但是在至今为止全国仅仅只有7万人左右取得了执业资格,若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资格,在国内的发展就是如鱼得水,十分顺利,所以近几年来这门考试的报名人数也呈几何级数的递增,这门考试越来越受欢迎。特许公认会计师,是在国际方面上的一个会计认证资格,在国际上特许公认会计师比中国的注册会计师更加的受欢迎,当然它的考试也就更加的艰难,若取得了特许公认公认会计师后,相应的工作待遇也得到了进一步极大的提升,工作这个问题就轻而易举了,对于特许公认会计师与中国注册会计师的主要区别,特许公认会计师主要是偏向于管理,只是管理技能等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而注册会计师主要是偏向于基础,操作性较强的一些会计基本知识的考核,以上就是两者主要的区别。
亚太会计师事务所不是国际组织。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是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潮,在服务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宗旨下跨省区组建的全国性、综合性大型会计中介集团。 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河南首家会计师事务所——河南省会计师事务所。1993年更名为亚太会计师事务所,1994年取得了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 1998年11月,经财政部财协字(1998)22号文批准,亚太在跨地区吸收了深圳亚太会计事务所、河南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基础上,组建了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按照国务院关于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实行脱钩改制的要求,由专业人员出资设立的改制为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2009年10月,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把注册地迁址北京市。11月亚太与北京安必盛会计师事务所签署了联合协议,安必盛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加入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北京安必盛会计师事务所于1999年经财政部批准,并具有大型国有企业审计、所得税汇算清缴审计、外汇年检、甲级工程造价咨询、司法会计鉴定等执业资格,一直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审计、咨询等服务,是国内最早参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事务所之一。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如下:(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历史比西方国家要短得多。旧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始于辛亥革命之后,当时一批爱国会计学者鉴于外国注册会计师包揽我国注册会计师业务的现实,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与尊严,积极倡导创建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并于同年批准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先生为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一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也获准成立。此后,又逐步批准了一批注册会计师,建立了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潘序伦先生创办的“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后改称“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等。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会计师条例》,确立了会计师的法律地位,之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多家会计师事务所。1925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国会计师公会”。1933年,成立了“全国会计师协会”。至1947年,全国已拥有注册会计师2619人,并建立了一批会计师事务所。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未能得到很大的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城市,注册会计师业务主要是为企业设计会计制度、代理申报纳税、培训会计人才和提供其他会计咨询服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注册会计师审计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时,由于不法资本家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偷税漏税造成了极为险恶的财政状况,负责财经工作的陈云同志大胆雇用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工商企业查账,这对平抑物价、保证国家税收、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后来由于我国推行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注册会计师便悄然退出了经济舞台。(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为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重建创造了客观条件。随着外商来华投资日益增多,1980年12月14日财政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规定外资企业财务报表要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为恢复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开始复苏。1981年1月1日,“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成为新中国第一家由财政部批准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后,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资企业。这一时期的涉外经济法规对注册会计师业务做了明确规定。1984年9月25日,财政部印发《关于成立会计咨询机构问题的通知》,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应当办理的业务。1985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枇准组成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办查账业务。”1986年7月3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同年10月1日起实施。随着会计师事务所数量的增加、业务范围的拓宽,如何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必要的管理,有效组织开展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教育,加强行业管理,保证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执业,成为行业恢复重建面临的重大问题。1988年11月15日,财政部借鉴国际惯例成立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随后各地方相继组建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实施。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规范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是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注册会计师行业从最初主要为“三资”企业提供查账、资本验证等服务,发展到为所有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执业范闱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延伸。二是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自1991年设立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以来,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20次考试,已有近15.8万人获得全科合格证书。同时,行业建立了继续教育制度,制定发布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明确提出了加强行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大力推行行业人才培养战略。三是不断深化执业标准建设。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和审计环境的巨大变化,大力推行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2006年初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建立起了一套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又与国际准则相接轨的审计准则体系。2010年11月,又对38项审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保持了与国际准则持续全面的国际趋同。四是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建设。2004年创立了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从以往的以专案、专项检查为主要方式向五年一个周期的制度性、全面性检查转变,并开展了全同性的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五是不断推动事务所健康发展。在中介行业中率先开展了事务所脱钩改制工作,推动有条件的事务所做大做强,推动中小事务所做精做专做优,事务所整体竞争力大大增强。六是不断密切同际合作。先后加入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并多年担任其理事;向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等有关国际组织选派代表,与30多个同家和地区的50多个会计师职业组织建立了交往和合作关系,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1974年04月-1975年12月北京市顺义县插队。1975年12月-1978年03月北京市显像管厂工人。1978年03月-1982年02月天津财经学院工业管理系学生。1982年02月-1984年12月财政部会计司一处科员。1984年12月-1986年12月财政部会计司一处副主任科员。1986年12月-1989年08月财政部会计司一处主任科员(期间:1986年08月-1987年09月由财政部派往普华国际会计公司美国旧金山所实习)。1989年08月-1992年06月财政部会计司一处副处长。1992年06月-1994年09月财政部会计司四处副处长。1994年09月-1998年07月财政部会计司制度一处处长(期间;1996年09月—1998年05月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进修班会计专业学习;1996年11月-1997年05月由财政部派往法国会计师公会做访问学者)。1998年07月-2000年12月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副秘书长(处长级)。2000年12月-2001年06月财政部会计司助理巡视员。2001年06月-2001年07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财务会计部负责人。2001年07月-2003年02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财务会计部副主任。2003年02月-2003年08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财务会计部主任。2003年08月-2009年11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金财务部主任。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规划研究部主任。2010年11月-2011年08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秘书长兼规划研究部主任2011年08月-2015年08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沈小南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