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上述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来说,主要是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其基本内容就是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要依据凭证和账簿记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并依据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1 .实际成本是购买原材料并验收入库前的所有支出,包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计划成本是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某中材料物资所制定的固定入账成本,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2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包括:A实收资本 B资本公积 C盈余公积 D未分配利润 区别:①性质不同。 ②偿还责任不同。 ③享受的权利不同。 ④计量特性不同 ⑤风险和收益的大小不同3资本性支出是与多个年度收益有关的支出,主要是指购买长期资产的支出:如购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待推费用等收益性支出是只与本年度收益有关的支出;如购入无形资产,支付当期费用等4①采用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630 000/6=105 000(元)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6=33%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30 000*33%=207 9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30 000-207 900)*33%=139 293(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422 100-139 293)*33%=93 326(元) 第四年应提的折旧额=(282 807-93 326)*0.33%=62 528(元) 从第五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五。六年各应提的折旧额=126 953/2=63 477(元)② 配比原则是指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它要求一个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计量。实行配比原则有利于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正确地计算出本期损益。比如,企业在其期确认了其产品销售收入,则应同时在该期确认该产品的销售成本,而不允许在某期确认其收入而不确认其相应的成本,反之亦然。5.①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程序:A、事先制定各种存货的计划成本,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B、平时收到存货时,同时记载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C、平时发出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D、月末,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计算过程: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成本差异成本差异=计划成本×成本差异率成本差异率=总差异/总计划成本本月材料=月初材料差异+本月收入材料差异成本差异率=月初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本月发出材料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额可以是正数(超支),也可以是负数(节约)②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例如,某企业10月28日存入证券公司银行存款100000元,11月2日买入有价证券支出89000元。 10月28日存入证券公司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11月2日购买有价证券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89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89000。。
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设置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设置帐户为复式记帐打下基础,登记账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准确的会计资料。成本计算是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经济业务发生前,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管理上的要求设置帐户;经济业务发生后,要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并加以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用复式记帐法编制记帐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登记账簿;利用成本学的原理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完成成本核算的任务;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账实一致;根据真实可靠的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1.会计凭证的概念、意义与分类概念: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办理资金收付和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也是核对账务和事后查考的重要凭据。银行会计凭证又称为“传票”。意义:1.以会计凭证作为合法的记账依据,有利于账簿记载的真实正确。2.通过会计凭证客观反映经济业务,有利于各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3.通过会计凭证的处理与签章有利于明确经济责任。 4.通过凭证的编制与处理,可以使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全面、系统、规范地进行。分类:一、按凭证形式分为复式凭证与单式凭证1、复式凭证。是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几个科目或账户都反映在一张凭证上。2、单式凭证。是在每张凭证上只填记一个会计科目或账户,即一笔经济业务按其转账的对应关系编制两张或两张以上的会计凭证。目前银行会计核算仍采用单式凭证,金融性公司一般采用复式凭证。二、按凭证的使用范围分为基本凭证和特定凭证两类。1、基本凭证。基本凭证是银行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及业务事实自行填制并凭以记账的凭证。基本凭证可分为以下八种:(1)现金收入传票 (2)现金付出传票 (3)转账借方传票(4)转账贷方传票 (5)特种转账借方传票(6)表外科目收入传票(7)表外科目付出传票2、特定凭证。特定凭证是指银行据以办理业务,并可代替传票凭以记账的各种专用凭证。一般由银行印制,单位购买和填写,并提交银行凭以办理某种业务。2.结账工作的基本步骤1.明细核算处理程序:根据各项业务活动逐笔编制或审查凭证;根据凭证逐笔登记分户账(或登记簿),若为现金业务还应登记现金收入日记簿和现金付出日记簿;每日营业终了,根据分户账抄制余额表;2.综合核算处理程序:每日营业终了,根据传票按科目整理后编制科目日结单,并轧平当日所有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发生额;根据科目日结单登记各科目总账;根据总账编制日计表;3.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按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分类1.表内科目。是用来核算金融企业资金增减变化情况,并全部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科目。2.表外科目。是用以核算不涉及资金增减变化,但需要备忘和控制的重要会计事项。二、表内科目按资金性质分类1.资产类科目。该类科目用于核算各项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2.负债类科目。该类科目用于核算债务和责任。3.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该类科目的特点是在日常核算中资金性质不确定,其性质视科目的期末余额而定。余额在借方表现为资产;余额在贷方表现为负债。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该类科目用于核算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5.损益类科目。该类科目用于核算一定时期内各项财务收入、财务支出以及经营成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