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些费用公司账面记录了,但是税务局并不承认,导致公司无法税前抵扣,这种情况叫做永久性差异(permanent differences)2. 有些费用公司账面记录了,但是税务局认为这个事实当期并没发生,所以当期没办法抵扣,等到你实际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才让你抵扣,这种情况叫做暂时性差异(temporary differences)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面,第一种是不会产生递延税项的(因为税务局到死都不会让你抵扣这部分费用的),第二种由于费用确认在不同的会计年度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才会产生递延税项。至于是DTA还是DTL,接下来继续:1. DTA:如果有费用当期发生,税局当期不认,非要你以后认,这种情况下表示税局给了你一个以后抵扣费用的权利,相应的未来缴纳的所得税款就会降低,所以恭喜你,可以确认一笔DTA啦,比较常见的会产生DTA的项目有:当期确认的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这笔坏账实际还没发生,可能只是根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要求确认),当期确认的存货跌价准备(与AR provision同理),超过税务局规定确认的固定资产折旧,可以用于未来期间抵扣的累计亏损额等等2. DTL:DTL的情况就刚好与DTA相反了,税局当期让你抵扣的费用超出了会计账面记录的费用,这种情况下未来你要把这部分超额抵扣的费用吐出来,相应的未来缴纳的所得税款就会增加,这个时候就得确认DTL啦,比较常见的是:当期税局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超出了会计账面记录的折旧金额(其他暂时没想到)。
递延税项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根据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分为:1。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2。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未来可以获得递减的税款。
递延所得税是CPA会计中一个重要概念,还牵扯到合并财务报表这个重量级问题。是一个重点,可能一开始难以理解。这次分享一下个人对于递延所得税的逻辑,就会发现,递延所得税其实很清晰,很合理。 本话题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解释: 一、为什么要记录递延所得税? 二、什么叫做递延?递延如何在日后期间恢复? 三、讨论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的处理问题 从投资者角度来说,最重要的事之一便是获取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投资决策。此时,投资者往往最关注的点便是企业的净利润。作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账务的处理,要本着使投资者理解,反应客观事实为基础。净利润是最受关注的,也应该最大程度避免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1. 首先区分一下会计报表和税务报表。可以理解为: 企业的会计人员以会计的准则做了一张本年的利润表,以会计的税前利润计算出净利润(税前利润 - 所得税费用)。 税务局的人员,也做了一张报表,但是以税务的准则,如此产生了税法所认可的 应纳税所得额 ,扣除 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便是税务报表中的净利润。 2. 再区分一下,所得税费用和应纳所得税额。所得税费用是会计报表中利润表的一个项目,是权责发生制的概念(不管税务收多少,我当年就确认这么多所得税费用)。而应纳所得税额则是真金白银的流出企业,是收付实现制的概念。那么,所得税费用和应纳所得税额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呢?这就是Δ递延所得税资产,与Δ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影响。 公式为 所得税费用 = 应纳所得税额 + Δ递延所得税负债 - Δ递延所得税资产。 为了语言简洁将使用DTL(Deferred tax liability)代替递延所得税负债,DTA(Deferred tax asset)代替递延所得税资产 举个简单的情景: 企业会计人员,计算出的会计概念的所得税费用为100万,税务机关的人员计算的税务概念的应纳所得税额为120万。会计人员面临一个进退两难: 第一,不能违法呀,所有120万要老实的交。(所得税费用记录过程中产生的短暂记录) 只要交了就得做分录 Dr 所得税费用 120w Cr 应纳所得税额120w 第二,我企业今年就是100万的税呀,老板包括投资者又不跟税务局打交道。他们用,税前利润 * 税率,得到了报表的净利润100w。(希望看到的所得税费用的结果) 这时递延所得税就上场了。(均假设期初DTL与DTA余额为0)此时记账: Dr 递延所得税资产 20w Cr 所得税费用 20w 在此条分录之前,企业已经记录了120万的所得税费用,减少20万,这就保持与直接利用会计报表计算的所得税费用相等。 这也吻合我们上面提到的公式:所得税费用= 120w - 20w = 100w 而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可以这么理解,当年多交税(企业的角度本来只需要100w,却交了120w),以后少交税(下一个话题讨论:为什么日后可以少交税)。是不是很符合资产的定义,能减少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反过来,如果税务要求交本年交100w,企业会计利润计算出来的是120w,那么: Dr 所得税费用 20w Cr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w 也很这样也符合负债定义。 下一次的文章将讨论什么叫做递延,为什么DTA能减少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DTL能引起未来经济利益流出。
以我国为例,会计的记账方式和税务局认可的利润表科目记录方式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而这个差异就会导致:1. 有些费用公司账面记录了,但是税务局并不承认,导致公司无法税前抵扣,这种情况叫做永久性差异(permanent differences)2. 有些费用公司账面记录了,但是税务局认为这个事实当期并没发生,所以当期没办法抵扣,等到你实际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才让你抵扣,这种情况叫做暂时性差异(temporary differences)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面,第一种是不会产生递延税项的(因为税务局到死都不会让你抵扣这部分费用的),第二种由于费用确认在不同的会计年度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才会产生递延税项。至于是DTA还是DTL,接下来继续:1. DTA:如果有费用当期发生,税局当期不认,非要你以后认,这种情况下表示税局给了你一个以后抵扣费用的权利,相应的未来缴纳的所得税款就会降低,所以恭喜你,可以确认一笔DTA啦,比较常见的会产生DTA的项目有:当期确认的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这笔坏账实际还没发生,可能只是根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要求确认),当期确认的存货跌价准备(与AR provision同理),超过税务局规定确认的固定资产折旧,可以用于未来期间抵扣的累计亏损额等等。2. DTL:DTL的情况就刚好与DTA相反了,税局当期让你抵扣的费用超出了会计账面记录的费用,这种情况下未来你要把这部分超额抵扣的费用吐出来,相应的未来缴纳的所得税款就会增加,这个时候就得确认DTL啦,比较常见的是:当期税局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超出了会计账面记录的折旧金额(其他暂时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