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会计学硕科目

feion1992024-07-25  0

会计专硕只需要考英语和管理类联考,总分300分,所有学校的会计专硕都是这样的。

会计学硕需要考政治、英语、数学和专业课,总分500分。

考试内容: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为 200 分,“英语二”满分为 100 分,均为全国联考或统考。

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写,详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十二月联考是在职研究生的入学初试,学校专硕专业都将采用十二月联考的形式来招生。在职人员需要符合本科满三年,专科满五年的情况下,或者是硕博学位满2年的人员,都可以参加此次考试。

以上就是对2019年在职研究生考试条件的介绍了,虽然十二月联考的报考形式更为直接,但其实院校都会有复试,并且也会有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通常十二月联考是很难考过的,因为学校的录取率本来就不高,一般仅维持在10%-30%之间。

录取标准

会计学硕士:主要录取具备科研能力的人才为主,初试要求很高,复试重点对专业课知识及理论进行考察。

会计专业硕士(MPAcc):主要录取具备职业化素质的人才为主,初试要求偏低,复试重点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

会计学考试内容参考:

(1)《会计学》(第五版),陈信元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管理会计》(第三版)潘飞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考试内容参考《公司理财》原书第 9 版,(美)罗斯,吴世农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年)。

复试方案将在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布并在复试通知中注明,复试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生招生

一、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

1、会计专硕

(1)初试科目

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4 英语二。

(2)会计理论与实务方向复试内容:

经济学、会计学、政治。

经济学考试内容参考“801 经济 学”考试大纲;会计学考试内容参考《会计 学》(第四版)陈信元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 版社;会计与财务精英项目方向不指定参考书目。

2、会计学硕

(1)初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 数学三;801 经济学。

(2)复试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赵建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

《管理会计》(第三版)潘飞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公司理财》原书第 9 版,(美)罗斯,吴世农等译,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2 年)。

扩展资料:

1、会计学硕和会计专硕的区别:

(1)培养模式不同

会计学硕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制一般为三年。会计专硕主要以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强调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创业型、职业化素质,学制一般为两年。

(2)培养方式不同

会计学硕主要以公费和委托培养为主,自费情况较少,并设置有大量的奖学金。会计专业硕士主要以自费培养模式为主,设有少量的奖学金。

(3)课程设置不同

会计学硕士作为学历教育,重点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如财务理论、会计理论、审计理论、国际会计等会计相关知识。

会计硕士作为职业教育,择更多偏重于实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上财-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上财会计考研的科目:1、学硕的初试科目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2、会计专硕初试科目是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

会计学院会计学考英语,政治,数学四,和经济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经济学参考书: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宏观经济学》曼昆(Mankiw)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或更新版“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微观部分: 1 、消费者选择理论:偏好、效用、优化选择与需求、斯勒茨基方程、跨期选择、不确定性、消费者剩余; 2 、生产者理论: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利润最大化与厂商供给; 3 、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市场需求与行业供给、均衡与效率;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要素市场理论 4 、对策论(博弈论):战略式博弈、扩展式博弈、纳什均衡、重复博弈; 5 、一般均衡理论:交换经济、生产经济中的一般均衡;交换经济中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6 、公共品、外部性和信息 二、宏观部分: 1 、宏观经济指标 2 、经济增长理论:索罗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 3 、失业、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 4 、总需求理论: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IS - LM 模型与总需求、财政、货币政策与总需求 5 、总供给理论:粘性工资模型、工人错觉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粘性价格模型、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 6 、开放经济:国际收支、汇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浮动和固定汇率下小国开放经济、国际利差 7 、宏观经济政策争论、政府债务与赤字 8 、基于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消费、投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9 、经济波动理论的新近发展 本。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908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