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的名字也是邓小平提写的,怎么有落款啊 中国矿业大学可以到我们学校门口看看啊
我的哥哥就是读的这个学校!!!!!!!
作为中南大学的学生,我对于我的学校还是非常自信的。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和985,知名度比较高的,属于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而且从这个学校也走出了不少名人。这个学校的医学类专业比较好,也有自己的医院,就业也是有保障的。国家领导人也比较看重这所高校,还来学校视察过,可见在高校中还是处于中上水平的。
学校的老师资质都是很好的,名师、教授非常多,还有特聘的教师来给学生讲课。学校的图书馆藏书也非常的丰富,在图书馆里面,我总能找到我想要看的书,也很庆幸我当时选择了中南大学,作为这的学生也让我非常的自豪。
学校的地址在湖南省长沙市,大家都知道湖南长沙有很多特色的小吃,对于我这样的吃货来说,选择了这个学校是我最开心的事。不光是有地道的小吃,就连学校的菜也非常的合我胃口。不仅好吃还非常的便宜,每个菜也就三、四块钱,一个月吃下来换着样的吃还花不了多少钱。我比较喜欢吃辣,吃着长沙米粉,再加个浏阳油饼,真是非常爽,就是比在别的地方的好吃,非常的地道。
长沙还有很多好吃的,周末的时候我喜欢去买些臭豆腐吃,虽然闻着特别臭,但是吃着却非常的香,还有口味虾、炒螺丝、糖油粑粑,特知足。
学校的体育场也特别的大,每天早晚我都会去跑圈,一直坚持着,夜晚的景色也很美,湖面倒映着教学楼,非常的静谧。夕阳西下,安静而美好。
官方:山东财政学院是一所由财政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学校始建于1986年,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非官方:山东财政学院的前世今生!关于山东财政学院与经济学院的关系,网上有很多说法,作为从97年就开始上网,一直住在财院附近,家里人也跟财院颇有渊源的我看来,那些“财院是经济学院分出来”的说法一开始可能就来自经济学院同学99年在财院主页留言板的留言。其作者言之凿凿,误导了不少人。下边我来还大家一个真实的历史。 山东财政学院这个项目真正开始运行,可能是1985年,之前在财政部内的动议超出我的能力,咱就不考证了,呵呵。85年时,财政部决定了要建它的第六所大学啦。当时没有定在山东,由于当时的山东省财政厅长黄可华同志的大力争取,这一项目才把济南和烟台、江苏某城市并列为三个方案。经过多次论证、地方与中央博弈之后,济南成了第一方案,当时是打算建在现在的无影山以西的,可是财政部专家认为那里太偏僻,后来省里提出烟台方案,又被否,这时候部里已经打算去江苏了,还是黄厅长的果断拍板,将金鸡岭下原园林局的鹿苑及一大片核桃林划给了财院。初期预算7000万,但当时正处通货膨胀,预算不断调整,一路升至1亿5千万(到最后实际是1亿7千万)。于是87年左右(记不清了)财院破土动工啦。 在建设校园的同时,财院开始招生,但当时新建学校很多,教育部审批缓慢,于是财政部决定一边申请一边上课,其实第一批本科生上到第三年时,财院才有了学位授予权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批招生时,财院是以经济学院财政分院的名义招生,以山东财经学院的旗号对外宣传,第一年的课是在泰安上的。这就是财院与经济学院历史上的唯一联系。当然同时卢希悦院长从经济学院来到财院,当据我所知,除他之外从经济学院来的老师其实没有几个。财院建立的原则是其他五所财政部院校共建,行政人员很多来自江西财经学院(现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由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支援,中南财经和上海财经比较少,毕竟人家那边更发达一些。说到邓老题词,呵呵,听说人家从不给人题词,财院这个是某人与其吃饭时把老人喝高兴了才破例的,而且没有落款(有兴趣的去财院大门口看看就知道没有落款了)。 历史说完了,讲点我作为学生的看法: 就我所见,财政学院的学生一般不知道有个经济学院,经济学院的学生不论学校有个什么变化都爱说“建了新办公楼啦,这下比财政学院牛啦”之类的。所以我们财政学院的不用给他们讲这些,自己心里明白才是该有的风范呐。 财政学院是财政部六大直属高校之一(现在来看是最差的,呵呵),在建设之初就得到财政部和财政厅的大力扶植,最初的行政及教师队伍由其他五大高校抽调而来,以江西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为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为辅,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全国唯一,而且没有署名,但货真价实,呵呵)。 学校以会计、财政为重点,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国家管理专业,拥有10-12个硕士点(建校不过15年啊,这就很不少啦),还有双语教育的物流专业,为教育部试点专业;学校教师人均发表论文数位列全国前五,近年深受国内瞩目的“费改税”理论亦是来源于该学校;学校长期担任省内财税干部的培训工作,是省内“注册会计师”考试最好的教学点,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全国领先(这个具体数记不清了,应该是前十);校园规划是清华高人所做,非常有整体,而且方便合理,校内建筑风格统一,是一种有棱角、直率奋进的风格,偶喜欢,呵呵。 除了上述官方说法,财院的好处还有下边的:地处千佛山风景区,风景优美,爬山不要钱;有一个恒温游泳池,冬天照样游,才5块钱;所有宿舍4人一间,研究生2人一间;室内体育馆和礼堂都是省内高校最好的,sohu华纳中国行歌手巡演、国际乒乓球赛、全国散打比赛之类的都在这个学校;不像一些学校一样熙熙攘攘——一股世俗气,财院蜿蜒的大道上大多时候是安静、无人的;有民主气质——学校的很多次规章都被强烈的反对推翻啦,而且老师们也很人性,没把学生当孩子;绿化非常好,这种好不是近几年才有的,而是从90年代初山大、济大到处是土的时候就是这样啦;校舍都很新,很光亮、大气;最近的实验楼虽然在建筑上是败笔,风格差劲,可是机房设备都是千兆的骨干网级L3交换机;人说“看一所大学要看他的前10%和后10%学生”,财院每年考入中央、省市部委、机关的人数全省最多,我们隔壁不起眼的小笨笨都进了外交部啦,至于后10%,炒股的、开公司、茶座、网站的多啦,山东小熊站长就是从财院休学的,还有偶这个小倒,呵呵。不知道别人,反正我们这一届能分数能上山大的有近一半,结果都受了94、95年财院比山大录取分数高的“误导”,来了这里,而且我们那一年还是重点线,结果第二年没啦;还有就是各级财税内部人也很多,我们班有近20%的学生家长是当地财税高官。 也有一些不好方面:学风一般,没形成显着没事去自习的风气,但这一点有两个后果:一是能去学的那就是高手,最后都考得很好,另一方面不去学的可以开发其他方面的兴趣,财院的学生很少呆头呆脑的。——不是我说,很多学校自习室满满的,可是大多数人又没学好又没有业余爱好,他们去自习纯粹是逃避自己在业余爱好上的无力,碍着面子不愿去学新东西,又要欺自己没有发呆,是学习啦,真学进多少就不知道啦。 听说现在来了个新校长,学风严格起来啦,不知道后来的学生们还有没有我们这些人的快乐,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