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六大要素是什么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的六个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费用和利润。
财务状况恒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扩展资料:
会计的原则中最重要的就是权责发生制,就是说本月我们卖出的产品,虽然对方下个月才付款,但我们仍要把它确认为本月收入。
对于费用,不论是否有现金支付,都要按其影响各个会计期的情况,确认其归属。也就是说,只要经济业务发生在本期,就要记入本期,故权责发生制又叫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配比原则需要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基础,把一项业务的收入与费用轧差,就可以看出赚了多少钱。所谓轧差就是两项数字做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恒等式
会计的六要素将会计对象分为六类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个等式来表示,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收入—费用=利润(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既能展现财务状况,又能反映经营成果。
1、资产
资产随处可见,比如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仓库里的货物等。资产的概念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但是在财务会计中对资产的定义与日常用语却存在很大的不同。
作为一项会计要素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
总结起来,负债确认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构成了企业资本的来源。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就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收入是会计活动带来的结果。
5、费用
会计上,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作为一项会计要素的费用可以看做收入的减项,也可以说费用是消耗掉或者转移出去的资产,它具备3个特征: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的减少;
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种收获。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
从数值上看,利润就是收入(包括利得)减去费用(包括损失)之后的净额。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计六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