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案例分析5471试卷

feion1992024-07-25  0

专业阶段考试的题型主要分为三类:(一)选择题,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二)简答(分析)题、计算(分析)题,重点考察考生的基本应用能力。(三)综合题、案例分析题,重点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中华会计网校上介绍的还蛮清楚的,一般第一次考的都不清楚,我也详细看了这个

1该财务经理的办法是一种舞弊。纯粹从数字角度上看该方法是可行的。他的主要动机是将费用转化成成本,将损益表中的数字搬迁到资产负债表上。 根据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的公式来看。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减值损失什么的都为0不考虑,公式简化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中营业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如果把2008年的数字放进公式就出现如下情况:营业利润=5000X(3000-2000)"销售毛利:销售收入-成本"- 300万"固定性制造费用" - 300万"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负100万,因为机器设备厂房的折旧每年都是固定的,即使闲置也要提取,工人工资是必须要发的,即使没有活干也要发放,以上2项成本如果产品在生产就作为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如果闲置就计入管理费用。由此可见2008年亏损的原因其一是没有充分利用机器设备的产能,导致人员厂房设备闲置,相关折旧挤入了管理费用;其二生产5000个卖掉5000个证明销售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没有充分利用市场。由于题目中没有准确提示出固定费用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财产税、房屋租金、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的分配比例无法准确计算应该从费用中转出多少到产品成本。假如和生产相关的固定的折旧摊销300万来算的话应该转入存货中的库存商品200万(3分之2)这样公式变成营业利润=5000X(3000-2000)"销售毛利:销售收入-成本"- 300万"固定性制造费用" - 100万"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正100万。实现税前利润100万 2.2008年亏损的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实现盈利的并不是追加10万广告费和15万销售奖而是由此带来的销售提升。如果产量不是最大化,而是以销定产,产量增加1250台变成6250台,计入成本的折旧摊销按比例计入,广告费和销售奖励计入销售费用,公式变成营业利润=6250X(3000-2000)"销售毛利:销售收入-成本"- 300万"固定性制造费用" - 325万"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0。刚好盈亏平衡。如果是产能全开,将造成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低于325万,那就是真的实现盈利了。

经济法题型题量及分值如下:单选题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多选题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案例分析题4小题共55分,其中一道小题可以用中文或英文解答,如使用英文解答,须全部使用英文,答题正确的,增加5分,案例分析题最高得分为60分。

盈亏平衡点(亦称保本点、盈亏分离点),它是指企业经营处于不赢不亏状态所须达到的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是投资或经营中一个很重要的数量界限。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分析经营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盈利之间的关系来推算盈亏平衡点的。1.固定成本:指成本中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部分。企业经营生产的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2.变动成本:指成本中随产量增减而变化的部分。企业经营生产的变动成本一般包括材料、工资等。变动成本可以表示为单位产量变动成本与产品产量之积。3.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C=F+V=F+v×QC表示总成本,F表示固定成本,V表示变动成本,v表示单位产量变动成本,Q表示产品产量。盈亏平衡点的测算在通常状况下,企业总收入等于单位产品售价与产品产量之积。当达到盈亏平衡时,总收入等于总成本。有以下等式:vQ+F=PQv表示单位产量变动成本,Q表示产量,F表示固定成本,P表示单位产品售价。经等式变换得到下式:Q=F/(P–v)该等式即为盈亏平衡点产量的计算公式。其中的Q就是维持收支平衡时的最小产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90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