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不同: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费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利得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特征不同: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经济资源的减少;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利得与损失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或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
3、确认条件不同:
收入确认: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费用确认: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利得与损失确认:利得和损失与投资者的投资、分配无关,属于企业经营活动收益的组成部分,并与收入和费用共同构成企业的利润总额。
4、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不同:
利得和损失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包括直接的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和间接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后影响所有者权益)。
收入和费用仅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间接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后影响所有者权益)。
一、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二、区别:收入与费用是指在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中产生的损益;而利得与损失是指来自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的损益。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利得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在会计中,区别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基本上是一个列示和编制报表的问题,收入和费用通常以毛额列示,利得与损失通常以净额列示,即利得要扣除有关的支出,损失要扣除有关的收益。
财务收入主要就是利息收入,是要冲减财务费用科目的。 而财务费用是指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等,是费用科目。
简单的说,费用包含支出,支出包含成本。费用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所有的企业经济利益流出都称为费用支出是一个时间段的概念,可以是眼前的也可以是未来的成本是一个具体化到每件产品的概念,我们通常用制造费用来归集,再分配到生产成本——XX产品等明细中去。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成本也称生产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支出与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1)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根据配比原则,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笔者认为,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时间标准如果以月为单位,可能更恰当,更容易使相关概念之间的协调,避免相互矛盾的产生。(2)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根据配比原则及资产的定义,由于资本性支出使几个会计期间受益,在发生的当期就不能作为费用计入损益,而应该作为资产在未来的受益期间内分期转作费用。因此,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而资产的取得成本,就是全部资本性支出。收入:指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日常活动是指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 如销售商品、出售不需用原材料、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等取得的收入 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 可引起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从而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如可增加或部分增加存款;可冲减或部分冲减预收账款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所有者投入资本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直接增加所有者权益 如投资者投入设备,直接增加实收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