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资本公积金额

feion1992024-07-25  3

一般收到投资者投资是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为企业的商誉,当然也包括外币投资中外币折算的汇兑损益,这里使用“20000×8.46=169200”应该是当时的即时汇率折算的人民币计算其收到的“银行存款”,而在其做出投资时,可能使用的是当时的汇率计算的,由于会计使用的是权责发生制,所以“实收资本”应当按照当时的汇率8.45计算即“20000×8.45=169000”,其多余的汇兑收益自然就计入到“资本公积”科目当中去了。

资本公积(capital reserves)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形成来源:

由于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通常会直接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因此,资本公积信息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十分重要。为了避免虚增净资产,误导决策,就有必要明确资本公积形成的主要来源。

资本公积形成的来源按其用途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它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等。

其中,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在股份有限公司称之为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是指企业因接受现金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是指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项目完成后,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企业应按转入金额入账;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是指企业因接受外币投资所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

其他资本公积,是指除上述各项资本公积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以及从资本公积各准备项目转入的金额,其中包括债权人豁免的债务。一类是不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它包括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和股权投资准备等。

其中,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是指企业因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是指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等原因增加资本公积,从而导致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或投资比例计算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你就清楚了。假设2008年A和B两个股东投资100万元设立了一个公司,经过一年的经营,规模在扩大,公司准备吸收C为公司股东,经过股东会决议,并对公司资产进行评估或经与C协商,C出资80万元,获得50万元的注册资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33.33%。此时C出资额80万元超出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50万元的部分,即30万元为资本公积。这30万元资要公积A、B、C三个股东都享受到的。为什么C要多出资30万元才能取得50万元的注册资本呢?主要是因为刚设立时风险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公司有一定的影响,风险降低,所以后进来的股东承担的风险就小了,也就愿意多出点钱。好了,不再展开说了。希望能够理解了。

1、计入资本公积的是40000;2、计算依据是溢价:10000*(5-1)=40000。请参考!

(一)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l.资本溢价在企业创立时,出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全部记入“实收资本”科目,在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遇到企业重组并有新的投资者加入时,相同数量的出资额,由于出资时间不同,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在创立时投资,不但投资风险性很大,而且资本利润率很低,而新加入的投资者既避开了产品试生产,开辟市场的风险,又享受了企业经营过程中业已形成的留在收益。所以,为了维护原有投资者的权益,新加入的投资者要付出大于原有投资者的出资额,才能取得与原投资者相同的投资比例。其中,按投资比例计算的出资额部分,记入“实收资本”科目,大于部分应记入“资本公积”科目。新投资者出资总额= 实收资本十留存收益 ×欲占注册资本比例1-欲占注册资本比例 例如:甲、乙、丙三人各出资100万元组建某有限责任公司,创立时实收资本为300万元。经过三年的发展,该企业的留存收益为120万元,这时又有丁投资者申请加入,并提出其资本要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5%。原三位投资者已经认可,请计算新投资者的出资额(S)。S= 300+120 ×25%=140万元75% 根据计算,其中的1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40万元作为资本公积,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1400000贷:实收资本1000000资本公积 400000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89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