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前提关系

feion1992024-07-25  0

会计假设,是指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具备的前提条件,也是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各种程序和方法适用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等。(一)会计主体 1、定义: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一个特定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为对象,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2、会计主体典型的是企业,但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的概念,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法人,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内部的相对独立核算单位、由多个企业法人组成的企业集团等。(二)持续经营定义: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假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的经营活动将以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继续经营下去,而不会面临破产清算。 (三)会计分期 1、定义:会计分期是指在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人为地划分一个个间距相等、首尾相接的会计期间,以便确定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盈亏,确定该会计期间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量,并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2、会计分期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3、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以年度为会计期间通常称为会计年度,会计年度的起讫时间,在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四)货币计量 1、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企业会计核算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假设币值保持不变。 2、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3、企业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

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基本前提由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组成。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作为会计核算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

具体四个方面情况如下:

1、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

组织核算工作首先应明确为谁核算的问题,这是因为会计的各种要素,例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都是同特定的经济实体,即会计主体相联系的,一切核算工作都是站在特定会计主体立场上进行的。

如果主体不明确,资产和负债就难以界定,收入和费用便无法衡量,以划清经济责任为准绳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便无从谈起。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将该主体所有者的财务活动、其他经济实体的财务活动与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严格区分开,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

以会计主体作为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对会计核算范围从空间上进行了有效的界定,有利于正确地反映一个经济实体所拥有的财产及承担的债务,计算其经营收益或可能遭受的损失,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2、持续经营

如果说会计主体作为基本前提是一种空间界定,那么持续经营则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将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既然不会破产和清算,企业拥有的各项资产就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耗用、出售或转换,承担的债务也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清偿,经营成果就会不断形成,这样核算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持续经营对于会计十分重要,它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只有具备了这一前提条件,才能够以历史成本作为企业资产的计价基础,才能够认为资产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固定资产的价值才能够按照使用年限的长短以折旧的方式分期转为费用。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第二条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条件。

会计期间划分的长短会影响损益的确定,一般地说,会计期间划分得愈短,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质量就愈不可靠。当然,会计期间的划分也不可能太长,太长了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使用会计住处的需要的满足程度。因此必须恰当地划分会计期间。

4、货币计量

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性的前提条件。选择货币作为共同尺度,以数量的形式反映会计实体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果,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关键环节,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货币则是会计讲师的统一尺度。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必进行会计反映。

扩展资料:

一、需要办理会计核算的具体事宜: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

(5)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核算的职能

现代会计的核算职能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反映,还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

事前核算的主要形式是进行预测,参与计划,参加决策;

事中核算的主要形式是干预经济活动;

事后核算的主要形式是记账、报账、算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核算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等。

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中,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是实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以及税收会计制度等等,仍然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记账原则。

所谓权责发生制,具体讲就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扩展资料:

财务会计的作用

1、财务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

企业财务会计通过其反映职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

2、财务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成果、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务会计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权责发生制因为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 但是规定的是用权责发生制 , 所以将他列入基本前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89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