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①订造簿册,依花名册点卯;②人员任务分工明确、处罚有定规;③登记发牌,核对发放费用。王熙凤,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的外貌美丽、华贵、俊俏,她的神态狡黠刁钻,她的言行伶牙俐齿、机敏善变。她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见风使舵。她在贾府的地位很高,精明能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荣府的实际施政者,她高踞在荣府几百口人的总理宝座上,有着八面玲珑之威,思维敏捷,口才了得,却又有些心狠手辣、笑里藏刀,是一位有计谋的管家奶奶。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评价她的外貌美丽、华贵、俊俏,她的神态狡黠刁钻,她的言行伶牙俐齿、机敏善变。她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见风使舵。她在贾府的地位很高,精明能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荣府的实际施政者,她高踞在荣府几百口人的总理宝座上,有着八面玲珑之威,思维敏捷,口才了得,却又有些心狠手辣、笑里藏刀,是一位有计谋的管家奶奶。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王熙凤是贾母的孙媳妇,是贾赦和邢夫人的儿媳妇,是王夫人的内侄女,是贾琏的妻子,是巧姐的母亲,是贾蔷和贾蓉的婶子,是贾瑞的嫂子,是探春的堂嫂子,是迎春的亲嫂子,是惜春的叔嫂子,是贾宝玉的姑表姐兼堂嫂,跟薛宝钗是姑表姊妹,是林黛玉的姑表嫂子。深得贾母恩宠和王夫人赏识,成为贾家荣府的实际掌权者。《红楼梦》用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那是先写她放荡的笑声与不受约束的语言,后才写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这样强调了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又刻画了一个笑里藏刀、及有计谋的凤姐形象,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第65回)王熙凤是作者笔下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家庭中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从她一出场就生龙活虎,如火如荼。一路故事的发展,性格的表现,作者一丝不懈地挥动着巨如铁柱、细似金针的妙笔,予以杰出的刻画。而且无论是她自己的传记或配合别人的场面,作者总把她安置在万目睽睽的舞台口上,使观众目不暇给,耳不暇听。
关于王熙凤,历来红学研究者的分析评论可谓汗牛充栋,一般读者对她在茶余饭后的议论也非常之多。美学家王朝闻在上世纪后期出版过厚厚的一册《论凤姐》。在前八十回里,王熙凤这个形象已经被曹雪芹写足,可谓光彩照人,活灵活现。曹雪芹写出她独特的人格,她心灵、行为的复杂性,超过了书中其他任何一个角色。她有的想法令人毛骨悚然,比如第六十一回,因为大观园里出了盗窃官司,那时候她病了,由探春等代理府务,平儿来跟她汇报情况,针对破案,她说:“依我的主意,把太太屋里的丫头都拿来,虽不便擅加拷打,只叫他们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地下,茶饭也别给吃,一日不说跪一日……”可是,仍然是她,在王夫人发狠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她却扮演了一个跟王善保家的完全不一样的角色——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这是非同小可的抗拒行为,而且,应该说首先是针对她的,但是她竟一点也没生气,反倒大有维护之意。就算她知道晴雯曾是老太太身边的,而且老太太对其印象也一贯不错,但是王夫人已经当着她的面斥责晴雯为“妖精”,肯定是要被撵出去的了,她却还偏能容忍晴雯的放肆,这就说明,她心灵里又有王夫人等绝无的独特的情愫,她对晴雯的纵性率为,竟有欣赏之意。 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简直把人性中所有尖锐对立的因素,全都熔为一炉,融会进这个生命里去了,而且,毫不牵强,随时显现。善与恶,正与邪,好与歹,贤与愚,刚与柔,温与猛,苛刻与宽容,贪婪与施舍,狂傲与谦和,胆大与心细,收敛与放肆,诙谐与庄重……她真是全挂子的本事,要哪样有哪样。读者当然都记得,弄权铁槛寺,她果然不信什么阴司报应,恣意妄为,导致两条人命尽失。后来为了逼死尤二姐,又故意打起官司,官司打完,又让仆人旺儿去害死原来跟尤二姐订过婚的张华,以达到灭口的目的,尽管最后旺儿没有下手,也说明她狠毒起来,那是不管不顾的。但是,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总体而言,曹雪芹是欣赏她、肯定她的,所特别欣赏与肯定的,就是她的管理才能。“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募此生才”,曹雪芹希望我们能对她的罪过一面有所体谅,她这样一个人,如果不是生于“末世”,如果不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固然她人性中还是免不了有阴暗面,但是她性恶的外化,所做的坏事,就可能会少一些;曹雪芹希望读者们都能跟他一样,一起赞叹这位女性出众的组织能力与指挥气魄,他是把王熙凤当做一位脂粉英雄来塑造的。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不仅演绎了一首缠绵悱恻的哀歌,从财务思想角度分析,它借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也为现代财务管理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财务控制是控制论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财务控制就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以期达到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活动。《红楼梦》第十三、十四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王熙凤在运用谋略进行家政管理时,系统地运用了一些较为严密的、科学的内部财务控制方法,集中体现了她严密的财务控制思想。 一、王熙凤的财务控制思想研析 (一)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是财务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更是强化财务控制方法体系效用的重要保障。有效的制度控制是通过制定财务活动规范而进行的,为此必须事先建立一系列具有实效性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以此来约束财务活动。 王熙凤上任伊始,就认识到“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她召集宁国府各管事并宣布:“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表现凤姐严格按制度控制的实例在《红楼梦》第十四回里写了凤姐处罚一迟到者的事:“‘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着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就难管,不如现在罚的好。’顿时拉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宁国府大总管),革他一月银米。’” 如此一来,众人皆知凤姐的厉害,因而“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在话下”。有规可循才能令行禁止,保证执行效果。虽然荣宁两府事情十分繁杂,忙得凤姐坐卧不能清静,但却号令畅通,筹划得十分整肃,赢得了众人的认可,“合族上下无不称叹者”,至此“有脸者服钤束,无脸者求上进”。 (二)定额控制 定额控制是通过制订定额,并以定额为依据来监督和调节实际与定额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时纠正偏差的方法。因定额本身就是控制的标准,因而也带有强制性。 凤姐对荣宁二府的经济混乱状况早有洞悉,特别是对府中重复支取银钱情况早有想改变的主张。因而她改革了贾府的“旧例”,建立了新的“财务定额制度”——无论小姐、丫环,每月领月例,以“每个基层单位”为单位每房定额发放。当她知道宝玉环儿每年上学吃点心或者买纸笔每人有八两银子的支出后,不禁怒从心来:“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领了月钱的。环哥的是姨娘领二两,宝玉的是老太太屋里袭人领二两,兰哥儿的是大奶奶屋里领。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免了。”对于府中丫头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的二两银钱,王熙凤也看出属于“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主张废掉。由于建立了严格的定额控制制度,并遵照执行,宁国府里无为的开支大大减少,缓解了贾府因修建大观园后财务困窘的局面。 (三)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通过编制预算来确定计划的控制目标,并规定了为达到计划指标而需要通过的途径和采取的步骤和措施。对于预算控制的关键在于,预算制定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同时更应注意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适时监控,反之预算控制就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凤姐对预算控制有深刻的诠释。她上任之初,便命丫环彩明订造账册“作好估计”,兼要家仆拿花名册来查看,以弄清家底。在发放实物时,也是“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这样一来,自然是“某人该管某处,某人该领某物,弄得十分清楚”。如荣国府的四个执事人来领牌,先呈上“贴儿”,凤姐命丫环彩明念贴,听后便知其中有两项超支,掷回贴子并严加斥责。在这一控制流程中,“贴儿”无异于现代企业的“采购申请单”。同时由于所有的采购已有了彩明的预算做标准,在执行请购时,“采购申请单”还须经凤姐亲自按“预算”审核后方能获准执行采购业务。至于预算外的开支,由于没有列入事先审核范围内,必然会受到控制。不仅如此,凤姐还根据“账册预算记录”来判断哪些实物该领而未领,以督促下属执行。如“我算着你们今儿该来支取,总不见来,想是忘了。”在这样一套严密的预算控制下,加之凤姐的严格审核,“需用过度”的现象得到了很大地缓解。 (四)责任控制 责任控制是一种将财务活动、会计核算及经济责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控制方法。它既是财务控制的方法之一,更是财务活动及目标得以贯彻和实现的保障。按责任控制的方法控制财务活动,就需要以责任会计制度所确定的责任中心为对象,以各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为依据,对资金运动进行监督、考核和调节。 王熙凤的措施之一是建立宁国府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进行职责分工,把任务落实到人,要求做到各司其职,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做了和尚不撞钟。在协理宁国府办理秦可卿丧事时,她根据举办丧事和家务活动的各项任务加以分类,并按任务大小实行定员,以四人到四十人为一组,各组有明确的职责分工。除完成规定任务外,别的事不用管,但对分内之事,却来不得半点马虎。“要少了一件四人分赔”,“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问这看守的赔补”,一定要负责到底。她特别强调:“如今都有了定规,以后哪一行乱了,只和哪一行算账。”作了如此分明的职责分工后,“众人自然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前只捡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事没个招揽……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去接客。这些无头绪、推托、偷闲、窃取等弊端,次日一概都蠲了”。岗位责任制的作用可谓立竿见影,“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的状况不复存在。 (五)内部牵制控制 内部牵制控制就是通过将不相容业务交由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共同执行,利用不同执行者之间相互牵制时的工作关系来达到控制目的的方法。在实行内部牵制时某一方执行人员也是另一方执行人员的被监督者。内部牵制主要是用于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和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等方面。 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凤姐就采用了这种财务控制措施。具体分工为:授权和审核这两项大权由她亲自掌握,执行、记录和保管这些不相容的需要相互牵制的职务由不同的下人担任,例如:丫环彩明为记录员,买办设采购员,库房设保管员等。以王兴媳妇的一次买线采购为例:王兴媳妇先向凤姐报称“领牌购线,打车轿”,然后将一个贴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贴,知“数目相符”后,又命彩明登记,才取荣国府的对牌掷下。王兴媳妇方去采购……,待王兴媳妇交过牌,取了买办的回押相符,然后方予领取。这样一次采购的财务控制非常严密,将内部牵制控制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宁国府下人们不敢再“滥支冒领”。 二、对现代财务控制管理的几点启示 综观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全过程,她通过严格管理、严格控制、严格监督,使宁国府很快由乱变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几点启示: (一)财务控制的历史由来已久 一般认为,最初的财务控制实践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 600年以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经历了简单财务控制阶段及传统财务控制阶段,逐渐步入到现代财务控制阶段。《红楼梦》中的贾府是拥有上下三四百人的大家族,王熙凤的家族财务控制实质是中国封建社会财务管理的一个缩影,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传统财务控制的发展程度。 (二)各财务控制方法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互相作用与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在财务控制实践中绝不可只强调某一方法而忽略其他方法,各种方法加以综合运用,才能真正达到财务控制的目的,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正是因为凤姐综合运用了制度控制、定额控制、预算控制、责任控制、内部牵制控制等财务控制方法,才使得宁国府“纠正了偏差”,走上了正轨。 熙凤者,一声叹息凤去也。王熙凤,这个“脂粉堆中的英雄”,虽然挽救不了江河日下的大家族,但她所展示的财务控制思想至今仍是值得财务管理者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