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预算和其他行业的预算基本一样,当然也分收入、费用、成本。对于收入:要预计医院的营业收入情况,具体到金额是多少钱,可参照前期数据或医院的营收计划。费用:大的就是房租或房屋及资产的折旧,加上人员工资、水电费、税费以及日常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所指的就是药品成本等等。总之:有收入、有费用、有成本最后有利润(不管是正的还是负的)。
编制医院的全面预算1 预算编制的计算方法 定额计算法适用于按照定员或其他基本数字计算的项目,如人员经费等。比例计算法常用于按比例掌握开支的经费预算,如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工会经费、科研费、折旧费等。标准计算法适用于国家有明确规定收支的项目。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与上年相同项目比较或不同单位条件相同的项目比较计算本院的项目金额。估计计算法通常用于无法核定预算定额,又无规定标准的预算项目。在实际编制预算时,常交叉综合运用上述计算方法。2 预算编制的方法 长期以来,医院编制预算采用的是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方法,即以前一年基期费用水平为出发点,适当调整当年有关费用项目来编制当年财务预算。“基数法”只考虑医院业务范围扩大的科室的情况,而忽略或隐瞒了业务范围缩小的科室的情况,这样会使医院的经费预算出现漏洞,造成超预算编制。零基预算法是在编制收支预算时,不考虑基期情况,而是以零基数为起点,对所有收支项目重新核定。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对新的预算年度中想做的所有事情进行审核,并测定不同层次服务所需的资金。零基预算强调一切从零开始,摒弃支出中不合理部分,能促进医院加强内部经济核算。但零基预算编制要求比较高,编制时间相对较长,工作量也比较大。为了使预算真正切合实际,更好地把未来的潜在因素考虑周到,业务收支预算可采用滚动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先按年度预算分季,并将其中第一季度分列各月的明细预算数字,以便监督和控制预算的执行,至于其他三季的预算则可以先粗一点,只列各季总数;到第一季度结束后再根据情况的变化,对第二季度的预算进行修正,按月细分,除第三、四季度仍按总数列示外,还增列下年度第一季度总数;以此类推。采用滚动预算有利于管理人员对预算资料做经常性的分析研究,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加以修正。3 制定预算目标 不尽合理的预算目标的设立是医院预算系统运行效率不高的直接原因之一。医院预算目标的设立受到医院战略规划、预算指导原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院的战略规划是在分析了医院内外各种影响因素后提出的,为医院的长期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医院的预算应当符合长期发展目标的要求,以战略规划为框架。4 确定基本数据 确定基本数据主要包括预算期人员编制数、离退休人数、病床数、病人实际占用床位数、出院人数、门急诊人次等,据此制订医院的收入总预算、支出总预算、现金流量总预算、资金总预算、门急诊工作量总预算和住院床日总预算等,并粗略编制医院的预算资产负债表。5 收入预算的编制 根据医院总收入预算中确定的任务层层分解,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由各个部门、基层单位以及个人参照制订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上报医院高层管理部门。财政补助收入数,应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定额补助和专项补助数编列。实行“定额补助”办法的医院,依据定员或基本数字,按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标准进行计算编制;实行“定项补助”的,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项目,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财力可能逐项计算编制。上级补助收入,可根据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分配此项补助款额的计划指标、对计划年度取得此项补助的综合分析等,合理预计填列。医疗收入预算包括门诊收入预算和住院收入预算两大部分。门诊收入以计划门诊人次和计划平均收费水平计算,有收费标准的收入项目根据门诊业务量按标准计算,没有明确收费标准的项目根据上年收入完成情况,结合本年度相关因素编制,也可以全年计划门急诊人次为基础,按每一门诊人次计划收费水平计算编制(不含药费)。床位收入以计划病床占用日数和计划平均收费水平计算,检查化验收入按病人检查人次乘以平均收费规定标准,其他没有明确收费项目的,根据上年度收入完成情况,结合本年度相关因素编制,也可以全年计划病床占用床日数为基础,按每一个床日计划收费水平(不含药费)计算编制。药品收入以上年度每门诊人次和每占用床日药费的实际收入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年度业务量预计变动数计算编列。门诊药品收入=计划每门诊人次平均药品收费水平×计划门诊人次(式1)住院药品收入=计划每床日药品收费水平×计划病床占用日(式2)其他收入则根据具体收入项目的不同内容和有关业务计划分别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逐项计算后汇总编制,也可以参照以前年度此项收入的实际完成情况,合理测算计划年度影响此项收入增减因素和影响程度后,预计填列。6 支出预算的编制 医院支出预算的编制要本着既要保证医疗业务正常运行,又要合理节约的精神,以计划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工作任务、人员编制、开支定额和标准、物价因素等为基本依据。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三部分。医疗支出是指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其他费用等。对人员经费支出部分要根据医疗业务科室计划年度平均职工人数,上年末平均工资水平,国家有关调整工资、增加工资性补贴的政策规定、标准,离退休人员数和国家规定的离退休经费用于开支标准等计算编列;公务费以年度人均实际支出水平为基础,按计划年度医疗业务科室平均职工人数、业务发展计划、经费开支定额计算;业务费可在上年度实际开支的基础上,根据计划年度业务工作量计划合理计算;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可根据修购基金提取数量以及根据需要和财力可能安排的修购项目实事求是地编列。药品费预算编制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预算年度药品收入预算和国家规定的加成率或差价率编制;二是根据预算年度药品收入的预算参考上年度实际的药品加成率或差价率合理计算。财政专项支出按照具体项目预算编列。对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以及其他各类杂支分别计算编列。其他支出,可参考上年度实际开支情况,考虑计划年度内可能发生的相关因素,正确预计编制。7 解除信息不对称给预算编制造成的困扰 下级管理者拥有与预算相关的信息而上级管理者不拥有。下级管理者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会建立较为松弛的预算,使预算失真。因此,预算的编制要采取由下至上、再由上至下的方式。先由处于最低决策层的部门,在预算指导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关于下一年的第一轮预测,在组织的层级结构中不断向上提交。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分析预算与组织战略的一致性以及部门间预算的一致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后,将这些预算重新下达到各个部门中去。必要时,再进行下一轮的预算调整。8 医院财务预算的审核 建立医院—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三级预算体系后,预算委员会参与预算的听证、审核、核准过程,对医院重大项目预算应有专家论证、工作组集体讨论决策的过程;预算核准后,报医院预算领导小组审议批准,最后将预算批复以书面形式下达各预算部门。经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医院预算一般不予以调整,但由于国家实施重大政策措施和国家财政收支情况发生变化以及事业计划和收支标准调整,或者发生其他特殊情况,医院可按规定程序进行调整。
我要的是格式,找些范文来看看!
医院每年都要求做下年预算,在工作中发现许多医院对预算并不重视,加上方法不对头,编制的预算中存在不少不合理的地方,对预算的作用认识不足,编制时担心预算无法完成时会被问责而过于保守估计,采取低估收人、高估支出的做法以保证自己容易完成预算目标,甚至大幅超越的目的,造成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弱化了预算作用后反而加强了"预算无用论"的认识,编制预算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而且在编制年度预算中方法过于简单,通常先确定出下年的增长率(包括业务收入和业务支出的增长率),再分别乘以今年的收入和支出金额,全年的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情况都一起编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