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理论上的算法,仅供参考。并且各个算法数据差异较大,利润可能是负数,那怎么计算,以哪个为准?严格讲,从职业谨慎角度,应以较小的数字。学习时深有同感。实践中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个人意见,就是个引起关注数额、影响出具报告的数字而已。这个数据定大了,可能发现不了问题,小了则效率受影响。也不好直接给你个数字,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这个数字在你一到被审计单位时就会准确确定。希望能帮到你!
1,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2,注册会计师在判定账户可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 3,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变动比率两种:(1)固定比率法。采用固定比率法的计算公式:判断基础×固定比率=重要性金额。 (2)变动比率法。采用此种方法时,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小;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大。4,在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时,使用税前利润法、总收入法时一般注意根据固定比率法来计算: 行政单位、预算执行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确定固定比例法的百分比为总支出的5%-10%,或者总收入的3%-5%;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确定固定比例法的百分比为净利润(税前)的5%-10%,或资产总额的0.5%-1%,或净资产的1%,或营业收入的0.5%-1%。
简单的说,审计重要性是相对审计风险和审计效率而言的,这三者是每个审计项目都要考虑的,审计风险(审计失败)越高,需要的审计程序越多(审计效率降低),各种实质性测试也就越多(审计重要性水平降低)。 或者可以这样理解:考虑重要性,就是考虑审计的风险和审计的成本,他们的关系是:负相关。
变动率=(今年费用额-去年费用额)/去年费用额,表示在这项费用上,今年比去年多支出或者少支出比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