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等式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初中级会计常用公式:
一、会计等式
财产=债务+所有者权益
盈利=收益-花费
二、会计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当期提升发生额-当期降低发生额
三、试算平衡公式
发生额试算平衡:
所有帐户当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所有帐户当期借贷方发生额累计
账户余额试算平衡:
所有帐户借方期终(初)账户余额累计=所有帐户借贷方期终(初)账户余额累计
四、存款余额调节表计算方法
公司存款日记账账户余额+金融机构已收公司未收付款-金融机构预付公司未付款=银行对账单储蓄账户余额+公司已收金融机构未收付款-公司预付金融机构未付款
五、传出库存商品的计费方式
1.个别计价法
传出库存商品的计划成本=∑各批(次)库存商品传出总数×该批号库存商品具体进货单价
2.先进先出法
3.月底一次加权平均法
库存商品产品成本=[月月初库存量库存商品的计划成本+∑(本月各批拿货的具体产品成本×本月各批拿货的总数)]÷(月月初库存量库存商品总数+本月各批拿货总数相加)
本月传出库存商品成本费=本月传出库存商品的总数×库存商品产品成本
本月月底库存量库存商品成本费=月底库存量库存商品的总数×库存商品产品成本
4.挪动加权平均法
库存商品产品成本=(原来结存库存商品成本费+此次拿货的成本费)÷(原来结存库存商品总数+此次拿货总数)
此次传出库存商品成本费=此次传出库存商品总数×此次送货前库存商品的产品成本
当月月底结存库存商品成本费=月底结存库存商品的总数×当月月底库存商品产品成本
或:
当月月底结存库存商品成本费=月月初结存库存商品成本费+当月收益库存商品成本费-当月传出库存商品成本费
六、传出材料成本差异率
当期材料成本差异率=(初期结存原材料的成本费差别+当期工程验收进库原材料的成本费差别)÷(初期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当期工程验收进库原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初期材料成本差异率=初期结存材料成本差异÷初期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传出原材料应承担的成本费差别=传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整理的公式大全,快来考查一下你是否全部背会,公式是考试必考的知识。大家考试加油!
会计等式与基本财务报表由会计要素构成。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是由哪些部分所构成的,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
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
扩展资料:
会计要素的意义: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会计对象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为了科学、系统地对其进行反映和监督,必须对他们进行分类,然后按类设置账户并记录账簿。划分会计要素正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没有这种分类,就没法登记账簿,也就不能实现会计的反映职能了。
2、会计要素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会计账户的基本依据。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必须确定分类标志,而这些标志本身就是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不将会计对象划分为会计要素就无法设置账户,也就无法进行会计核算。
3、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手段,会计报表应该提供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由会计要素构成的,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框架的基本构成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会计要素为设计会计报表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要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等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务报表
会计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所以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式。会计等式有几种类型如下:
1、静态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
其公式为: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2、动态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3、综合等式
综合会计等式: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利润
扩展资料:
会计等式简介:
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 :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会计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