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了稻盛和夫老先生的会计7原则,记录如下: 1 一一对应原则 在经营活动中必然有钱、物的流动,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始终保持物、钱与票据的一一对应。这个原则称为“一一对应原则”。 不管什么时候都必须贯彻“一一对应原则”,物品发生了流动,就必须填写票据。这样做就能随时正确把握物品和资金的流动,就能让财务数字始终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2 双重确认的原则 人有时候难免鬼迷心窍,犯下错误。比如,这个月的业绩没有按计划完成,往往就会出现篡改数字的事情。 要保护员工,就要注意到人心的这种脆弱的一面,通过多个人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确认,保证会计处理的正确性,这就是“双重确认的原则”。 建立在所有业务流程中都彻底贯彻双重确认的体制,就能提高经营数字的可信度。而且,这也是具备防止员工犯错的关爱之心的体现。 3 完美主义的原则 所谓“完美主义的原则”,就是不允许任何的暧昧或妥协,所有工作都要追求完美,乃至每个细节,这是全体员工面对工作时的基本态度。 在会计处理上也是一样,要以“必须追求100%正确的数字”的姿态面对工作。 4 筋肉坚实的原则 企业经营中,构筑没有赘肉的、筋肉坚实的经营体制非常重要。因此,必须以“筋肉坚实的经营”为目标,对于不产生销售额和利润的、多余的库存和设备,都必须一律处理掉。 为了让业绩好看,将卖不出去的商品作为库存计入,或对不良债权置之不理,就不能说是实践了“筋肉坚实的经营”。必须对库存和债权设定运用规则,加以严格管理。 这种努力的不断积累,就能使公司始终保持健全的、坚固的经营体制。 5 提高核算效益的原则 企业要追求全体员工的幸福,要为股东等持股者带来回报,就需要持续提高核算效益,构建稳健的财务基础,让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需要全员都拥有经营者意识,不断创新、创造,团结一致,实践“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持续提高核算,构筑坚实的企业体制。 6 现金流经营原则 所谓“现金流经营原则”,就是指基于“现金的流动”,依据事物的本质,实事求是地进行经营。为了将焦点放在企业经营中最为重要的“现金流”上,以实际发生的“现金的流动”和“利润”作为经营的直接依据,“以现金为本的原则”非常重要。 7 玻璃般透明经营的原则 所谓“玻璃般透明的原则”,就是指企业要开展透明的经营,不仅企业经营者能把握公司的实际情况,而且让全体员工也能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了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全体员工就必须知道自己部门和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方针,由此才能使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前进方向达成一致,进而产生参与经营的意识。
1、一一对应原则。一一对应原则要求只要物资出现流动就马上开具票据,经确认后同时发出该票据,无论是谁都能够把物资和票据一一对应起来。2.、双重确认原则。也就是要求至少有两个人对数据进行双重确认。为了保护员工,必须严格执行双重确认的原则。3、完美主义原则。销售、制造、研发等所有环节必须严格把关,做到100%的“完美”。虽然要贯彻完美主义并不容易,但只要追求完美的意志坚定,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4、肌肉型经营原则。必须消除任何不能产出利润的库存和设备等多余资产。通俗的讲就是现用现买。5、提高核算原则。提高核算也就是要求各个阿米巴团队最大限度地扩大销售额、最大限度地缩减经费。6、现金本位经营原则。阿米巴采用的现金本位经营原则聚焦“资金流动”,开展单纯的经营,根据“现用现买”原则,实现反映当时经营状况的目标。7、玻璃般透明的经营原则。阿米巴经营的目标是实现全员参与经营,将财务处理后的经营数据透明化,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了解掌握运行状况,这样才能萌生出员工的经营意识,推进全员参与经营。
会计的基本原则,又称“会计准则”,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
会计基本原则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本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重要性8个。
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指导性规范。对财务会计基本规律的概括与总结。比如稳健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实际工作中,会计原则常与会计准则相混用。美国先使用“会计原则”,后流行“会计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即美国的会计规范经历了从“有限的、指导性”的规范(会计原则)发展成“数量可观的指导性和技术性并重”的规范(会计准则)。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是指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是对财务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归纳为: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项原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核算有以下十三个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明晰性原则;4、历史成本原则;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6、权责发生制原则;7、及时性原则;8、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9、配比性原则;10、相关性原则;11、一惯性原则;12、谨慎性原则;13、重要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