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法企业所得税法

feion1992024-07-25  0

能一起备考,我上年就是这么考的,不过我的CPA没一下考完,只报了跟中级会计重复的那三科。当时学他俩的时候看的网课不一样。我当时是想着CPA会比较难一点,就想学的细致一点,于是报了东奥的名师班,老师讲的确实不错,教材上的每个知识点都能讲到位。 中级会计网课看的是南文文核心800题,专门听老师讲考点跟做题方法。南文文虽然知识点讲的没那么细致,但是老师讲课还挺高效的,重点把握的很好,平时老师在课里讲到的不少重要题型,考试的时候都考到了,最后我中级会计的平均分比CPA还要高上个十几分,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我觉得一起考试这两个最好是跟着网课学,不过具体看哪个网课看你自己的了,加油!

中级会计职称和注会当然可以一起备考,前提是咱们自己有没有那么大的精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今年一年报中级会计的三科,再加上注会的一科,有会计基础,专业出身的可以加两科。注会我现在还没打算考,刚上岸中级会计职称。这三科的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平时上班、加班,时间上让人心力交瘁,我这里就针对中级会计的备考方法给你一些小小的建议:1、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上班这几年不明显,真的让去学习考试了,就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点儿吃力,学的慢,就觉得时间不够用,最后把中午下班午休的时间也利用上去学习,工作上也不敢拖拉了,早早干完还能多看会儿书。2、理论+实践其实说的也就是基础学习+做题练习,二者丢一不可,这个就说到东奥和南文文核心800题这两个课了,基础课程学习的时候不要去死扣一个知识点,难免会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这个时候不要过多的浪费时间,后面学完以后做做南文文的习题,重点是放在南文文的视频课上,把知识点实际的放在习题中去理解,就很容易把抽象的知识支持起来,其次还获得了做题应用的能力,这才是所谓的应试。3、复习在考前半个月的时间,要对东奥和南文文这两个课程学习的笔记、错题、解题思路进行一个重新的回顾,把之前自己人为的难点再去学习一下,进行考前的查漏补缺。以上只是个人作为过来人的一些学习经验上的交流,希望对你的学习能起到帮助。

中级会计VS注会政策对比

中级报名条件

基本条件:

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报名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取得博士学位;

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以上信息参考2021年中级会计报名简章)

注会报名条件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阶段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已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1.因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2.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因违规而受到禁考处理期限未满者;

3.已经取得全科合格者。

(以上信息参考2021年注册会计师报名简章)

其他政策对比

中级会计Vs注会如何同时备考

中级《中级会计实务》+注会《会计》

针对有基础且基础较好的考生(有注会备考经验),可以先学习注会《会计》的课程。该科目的难度较大,需要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中级会计实务》与注会《会计》相比,《中级会计实务》稍显简单,在学习完注会《会计》的课程后,针对两个科目的不同点,进行总结,查漏补缺即可;

针对零基础或者是基础薄弱的考生,建议先学习《中级会计实务》科目。因为《中级会计实务》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先打好基础,再学习后面较难的注会《会计》科目,既符合学习过程中先易后难的方式,也更好接受。

中级《财务管理》+注会《财务成本管理》

在两科目同时准备的情况下,对于中级《财务管理》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中的重复章节,考生可以先学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的内容,以注会《财务成本管理》为主,之后再结合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整合。对于不同的章节,则需要进行单独的学习。中级《财务管理》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的章节相似度很高,相对来说中级的内容较为基础,所以考生可着重学习注会,按章听课,按顺序学习。

中级《经济法》+注会《经济法》+注会《税法》

中级《经济法》分为经济法和税法两部分,经济法部分占比较高,税法占比较少(增值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虽然税法部分在中级占据的内容比较少,但却是考试的重点,经常以综合题的形式来考查,所以税法部分大家在备考时也要重视起来。注会《经济法》及注会《税法》的范围和难度均大于中级《经济法》的内容,建议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以注会《经济法》和《税法》为主,学完注会的知识点后再去看中级《经济法》的内容相对来说就会简单一些。注意,千万不要只看注会内容,因为中级《经济法》的部分内容在注会中并没有体现,需要单独掌握。

【导语】我们知道,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职称考试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考生会选择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职称同时报考,其实考试时间不一样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职称科目内容重合度比较高,很多知识点都是一样的,下面就来给大家进行一下具体介绍,赶紧来学习一下吧。

1、注会的《会计》和中级会计的《中级会计实务》的重合度超90%

总的来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内容更少、范围更窄、考核要求更低。相比注会考试,中级没有涉及股份支付、租赁、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每股收益、公允价值计量、合营安排、商誉减值、设定受益计划等内容;没有专门的章节去讲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但这两部分内容属于基础性的知识,在中级的其他章节内会有所体现。

2、注会的《财务成本管理》和中级会计的《财务管理》,二者的重合度在80%

中级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范围面很广,几乎和注会差不多,不过学习的内容整体比注会的财务成本管理浅,是注会的缩略版,比如注会中的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第十五章作业成本法、第十六章本量利分析、第十九章责任会计浓缩到了中级的第八章成本管理。

但中级会计没有涉及期权、企业价值评估、产品成本计算、短期经营决策、业绩评价、管理会计报告;中级会计多了第九章中的纳税管理,不过这部分不是考试重点。

3、注会和中级会计的《经济法》,二者的重合度在60%

中级会计经济法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民法、商法、税法和经济法。民商法内容和注会大体相当,包括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制度,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新增了仲裁与诉讼相关内容和保险法的相关内容。

税法相关制度部分需要学习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有关内容(注册会计师的《税法》有此内容);经济法相关制度多了预算法、知识产权法和政府采购法相关内容。

4、注会+中级会计考试科目比较

(1)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注会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的考试。

专业阶段考试科目:《经济法》、《税法》、《审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2)中级会计的考试科目《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级资格证书。

以上就是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职称科目比较,有兴趣的考生可以两门考试同时备考,当然2021年复习备考计划还是要好好制定,认真进行复习备考,祝大家成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869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