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下:(一)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按月(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1.按月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和缴纳所得税时,编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2.年终按自报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年度汇算清缴时,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后为应补税额时,编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3.根据税法规定,乡镇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准予在应缴纳所得税额中扣除10%作为补助社会性支出。计提"补助社会性支出"时,编制会计分录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交款--补助社会性支出非乡镇企业不需要作该项会计处理。4.缴纳年终汇算清应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5.年度汇算清缴,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其差额为多缴所得税额,在未退还多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贷:所得税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退还多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对多缴所得税额不办理退税,用以抵缴下年度预缴所得税时,在下年度编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常见账务处理方法
账务处理程序包括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个系统的全部处理过程,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常见账务处理方法,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应收账款出现贷方余额的账务处理
1、“应收账款”的贷方余额不变,就这样记着,以后有应收款了,直接冲就完了。(我认为这样做最简单)
2、把“应收账款”改为“应付账款”余额记贷方,表示你欠别人的。(不过供应商都记应付,销售商都记应收)
3、把“应收账款”改为“预收账款”余额记贷方,表示你提前收到别人的货款。(可以这么做)这些做法都不会影响每个月资产负债表的数字。
跨年度交的`房租能否作为一次性费用扣除
【问题】
我公司2014年9月支付的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的房租可否在2009年一性次作费用?房租合同是一年一签。
【解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九条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七条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以下方法扣除:
(一)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因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房屋租金支出的确认原则为权责发生制原则,即: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房屋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
预缴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3月份预交时要做2笔分录:
借: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170
贷:银行存款 170
借:应缴税费-未交增值税 170
贷: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170这样本月未交增值税的余额在借方170
以后有增值税直接计提 如果未交增值税余额在借方就不需要交,如果计提后贷方余额是多少就是你本月应该交的比如本月需要交200,先计提: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200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00
这样未交增值税在贷方的余额为200-170=30,本月只需交30元
(1)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是指企业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会计处理。例如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其他方法。(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的会计处理。例如,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所采用的会计处理。例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采用成本模式,还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4)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计量。例如,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是以购买价款,还是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进行计量。(5)无形资产的确认,是指对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是否确认为无形资产。例如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是确认为无形资产,还是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是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事项中对换入资产的计量。例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还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7)收入的确认,是指收入确认所采用的会计原则。例如,企业确认收入时要同时满足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等条件。会计政策改变涉及会计收益或者费用发生变化的,必然影响到企业会计利润发生增减变化,但是否需要调整所得税,不能以企业会计利润的变动为判断标准,而应以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会引起应纳税所得额发生增减变动为判断标准。(8)借款费用的处理,是指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即是采用资本化,还是采用费用化。(9)合并政策,是指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所采纳的原则。例如,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会计年度不一致的处理原则;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