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一名集两种专业知识(法学、会计专业)于一身的家伙,根据我的了解解答如下:第一问:这种区分这种优劣从某种角度来看,没有多大的意义。当然,从学习的角度讲如果具备两种专业知识读修法务会计是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优势的。目前还看什么时候足的;第二问:在中国法务会计不只是在职究研生开设此专业,于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究研生招目录中030107经济法学—08法与会计学很明显地就有培养法务会计的趋同。同时,我想说明,在中国社会法务会计是一个新名词,从西方传入,其实就是干的中国注会计师服务项目中的一项——司法鉴定。这里也要注意其与“司法会计”的差别。从会计或律师行业的实务来看,具体区各种律师或会计职业(或执业)称位什么的,是没有意义的。关键,能考上注会(CPA)或司法考试才是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能得到强大人脉的支撑才是可行的。第三部:司法考试通过,经实习后,可以申请律师资格。年薪是多少,没有定论,例如:我有个朋友法律专科(B证)在内地一年也可以挣个十几万,对于当地来说,就知足了。还有一个朋友在成都执业,一年可以挣60、70年万,年成好挣个100万也有(像07年)。当然,要清楚律师行业,更多的看的是你的名声、人际关系和执业经验,通常与学历关系不太大。注会考试通过(现在一共有六门了,还加个综合)后,可申请中国注会资格。与律师执业情况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不同之处,注会执业要主动一些。像每年的年审什么的都是《公司法》硬性规定的,每个企业都要找会计师审计。更不要说公司注册验资、资金产评价什么的了。反正业务多数是法定的业务比律师要占优势些。律师业务法定部分有一些,但更多的是看案件看当事人了。我的导师(一位中国注会)一年可以挣几百万(开个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就他一个人就可以净挣一两百万。打工的注会也要吧挣几十万。同时,有了注会资格之后,也可以到一些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做财务总监。这个职业也不错。还有中国有“税务律师”一说。目前据我所知,也只有北京有一家这要的专业律师事务所(估计全国就这一家)。通常成为这个律师,要具备注税或律师资格才行,更多的是业务上的要求。在我国法律中并没有“税务律师”方面的硬性规定。这种称位只是具有“营销”意义,意义不大,代表一种专业度。第四部:玩的是字面游戏,没有多大回答价值。朋友:加油,把实际的职业资格考到再说。这些名词上的区别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关键看到时你怎么在这两种职业间找到平衡点。至于究研生,我想这两种职业更多的是看经验、人际和资格。我也是其中的职业里混,对之深有体会。好了,话就到此,希望有所帮助。
一般在会计师事务所,待遇还行,法务会计当然是一种职业了。他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主要是一方面懂会计,另一方面懂法律。对人的要求挺全的。
中国并没有像学者们宣扬的“法务会计”行业,甚至连学者们自身也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法务会计”(很多写作文章书籍的目的并非是为了研究);开设这一方向的学校也没有搞明白学生的出路(他们可能是为了扩招的需要)。既然没有这个职业,也就无从谈起所谓“年薪”、“待遇”、“招聘”“资格考试”等等了,所以上网搜索也不会搜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从目前这个方向的本科毕业生看,除了考研外,大部分同学都去做会计去了(但会计学的由不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不过会计职业本身也不象学生们想象的那么难,但就业就想去大公司做主管会计,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也难以做到)。也有些因为是政法院校出来的“法务会计研究生”,便以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名义,通过公务员考试进了司法机关;有的在职研究生本来就是企业管理人员,考研的目的大家自然都明白。也有大学的学生反映,有的地区持“法务会计专业证明”,当地不让参加会计资格考试。
(1)、工作描述: “会计”,一个整天面对钱和数字的岗位,随着企业的发展,会计已渐渐从过去“账房先生”向企业“智囊”的角色转变,会计师就是依法取得职业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的执业人员。具体工作如下: 分析财务结构,编制会计报告、报表,向管理层提供财务信息。 制定业务计划、财务预算、监督计划;核签、编制会计凭证,整理保管财务会计档案;登记保管各种明细账、总分类账; 定期对账,如发现差异,查明差异原因,处理结账时有关的账务的调整事宜; 具体执行资金预算及控制预算内的经费支出等等。 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运作、核算,实现对企业资金安全有效地控制和监督的会计师被形象地誉为企业的“管家”。 (2)、核心竞争力: 知识要求:会计师一般要求具备会计、财务、审计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精通国家经济、财税政策及各项法律法规。 技能要求:熟悉银行业务和报税流程;熟练应用财务软件和办公软件;具有对风险的判断能力和对是非的辨别能力,有良好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经验要求:从事过两年以上的企业财务工作,有丰富的财务处理经验,懂得财务管理。 职业素养:工作仔细认真、严谨踏实;责任心强、讲原则,有良好的纪律性,恪守职业道德。 (3)、职业现状: 会计是一个传统的职业,目前财会人员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有的地方甚至供过于求。但是,国内会计业人才存在“既多又少”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每年大批财会专业的毕业生投入到人才市场,但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经验;另一方面,社会又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财务人员。经济的发展对财务人员提出新的挑战,在本世纪,通晓国际会计准则的国际会计人才受到市场的青睐。 随着我国的入世,到我国投资的外商将进一步的增加,外资、合资企业不可避免地也会有大幅度的增加,这样一来,对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据有关方面统计,在未来10年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注册会计师,但目前只有5万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财会国际化势在必行。 (4)、风险与回报: 近几年频频曝光的一系列财务丑闻使得会计师们面临诚信危机。做会计工作繁琐而辛劳,充满压力和诱惑,时常要在饭碗和良心之间进行抉择,总之,会计师的锦绣前程只有自己小心才能好好把握。 据悉,目前懂会计、统计、外语的财会人才已成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急需的人才。做到主任会计师的位置年薪在20万元以上,拿到内地注册会计师资格,整体薪金水平可以达到每年5万到10万元人民币;而拿到一个洋证书,则意味着平均50万元,甚至超百万的年薪。 (5)、职业趋势: 发展路径:会计师国内分助理会计师、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三个级别,也有本土化的注册会计师,和 ACCA、CMA等国际财会领域权威认证的洋注册会计师。如果从普通会计师做到CFO财务总监可谓在这一行业修成正果。 转型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使会计这一行业越来越细分,会计师可向某一专业转型,比如法务会计和熟悉国际事务的会计师都很稀缺。另外,多种类型经济实体的不断涌现,做一个财务顾问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