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我们也可以把七种方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
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如果问你某项内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只要对照上面的口诀便一目了然。
拓展资料:
会计核算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的,由于会计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决定了用来对其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采取单一的方法形式,而应该采用方法体系的模式,因此,会计核算方法由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具体方法构成。这七种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方法体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会计核算方法
1、先进先出法。它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条件,按照货物购入的先后顺序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2、加权平均法。它是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存数量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平均单价,据以计算当月发出的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加权平均法较上述两种方法简便,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
3、移动加权平均法。它是指在每次进货以后,立即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发货计价基础的一种方法。
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4、个别计价法。它是指每次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按其购入时的实际成本分别计价的方法。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
扩展资料
基本账务处理:
1、按实际采购成本作如下处理: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
2、按计划成本结转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3、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材料采购
或反之(节约差)
4、期末结转差异
借:生产成本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超支差)
借: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节约差)
贷:生产成本等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为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7个方面:
一、设置账户
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账户分类:
(1)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
(2)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总分类账户、明细账户。
二、复式记账
是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记账方法。主要包括: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是指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企业必须按一定的程序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会计凭证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四、登记账簿
是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连续、完整地记录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企业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会计账簿的分类:
(1)按用途: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2)按账页格式: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和数量金额式账簿;
(3)按外形特征: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五、成本计算
是指按照一定的对象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便于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发出存货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六、财产清查
是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等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照清查范围:全面清查、局部清查;
(2)按照清查时间:定期清查(年末、季末、月末)、不定期清查;
(3)按照清查的执行系统:内部清查、外部清查。
七、编制财务报表
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
一、设置账户;
二、复式记账 ;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
四、登记会计账簿 ;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
七、编制会计报表 ;
八、会计资料分析利用。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进行核算的方法。所谓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在设计会计制度时事先规定这些项目,然后根据它们在账簿中开立账户,分类地、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反映由于各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各种类型的会计指标。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称的一种记账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有关经济业务内容的来龙去脉;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
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凭证必须经过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核。只有经过审核并认为正确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记账的根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不仅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