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商学院是一所民办院校,学校创建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经过二十年建设,跻身国内同类高校前列,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成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以及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与移动应用开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AACSB国际商学院协会会员、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单位、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湖北省首家转设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高校、湖北省文明校园等。
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型发展为契机,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秉承应用型、多元化、开放式、高质量的办学理念,坚持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技术研究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业有实力、“双创”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应用型工商大学。
学校历史
2002年7月24日,经国家民委同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中南民族大学弘博学院作为中南民族大学的二级学院正式成立。中南民族大学弘博学院由中南民族大学与武汉弘博高校设施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
2003年3月,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中南民族大学弘博学院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
2004年2月4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确认,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
2005年9月,新校区第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完工,05级新生入住新校区 。
2010年5月19日,启动拟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工作;9月20日,湖北省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组一行5人对学校申请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进行了考察;同年,学校通过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
2011年4月7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转设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的通知》,正式批准学校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转设后校名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成为首批12所成功转设的院校之一 。
2012年5月31日,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4年4月,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
2015年,入选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
2017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2月,成为湖北首家转设后通过教育部教学评估民办高校。7月,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2月,学校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2017年全民阅读优秀组织。
2021年5月15日,武汉工商学院合和会计与审计行业学院正式成立;5月16日,武汉工商学院生态环境产业学院正式成立。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由资深教授专家领军、拔尖人才担当学术带头人、优秀人才担任学术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根据官网2018年5月数据显示,现有教师761人,其中专任教师714人,教授、副教授占37.6%,硕、博士教师占71.1%,“双师型”教师占34.5%。学校还聘请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高校知名教授及企业届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一批高等教育老专家、校长、政界、企业界管理专家组成学校专家咨询委员会。
学科建设
据2016年10月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9院1部,即经济与商务外语学院、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物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文法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公共基础课部;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特色专业:会计、国际金融、国际货运、电子商务、投资与理财、生物制药技术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
省级“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
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电子商务、新闻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新闻学、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
省级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环境工程、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
学校荣誉
据2016年10月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全国啦啦操实验高校”“全国啦啦操示范窗口高校”称号,晨星啦啦操俱乐部被授予“全国啦啦操五星级俱乐部”;在团中央学校部主办的“镜头中的三下乡”评选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邓丽班”专题教育活动获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在武汉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行动中成绩突出,获评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近三年,学生在各类学科及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11项、省部级奖项378项。
学校获“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称号,被评为“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全国企业优秀职业和技术人才十佳培育基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特色教育理念示范性学校”。
学术科研
学校“现代物流与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获批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成为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湖北网络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获批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直报点,报送的舆情信息被中央领导批示达30余篇。
据2016年10月官网资料显示,近三年,学校共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54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28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13项;出版学术专著27部;发表论文1069篇,其中SSCI、SCI检索论文22篇;申请国家专利101项;承担社会服务项目41项。学校助滤+粉末活性炭技术过滤器深度处理废水技术”被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工程院院士孟伟为首的专家组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武汉工商学院共计开设43个专业,分别为工商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健康服务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具体完整专业请看下表。武汉工商学院专业一览表序号 专业名称1 工商管理2 会展经济与管理3 旅游管理4 人力资源管理5 财务管理6 会计学7 物业管理8 健康服务于管理9 电子商务10 市场营销1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 金融学13 英语14 国际经济与贸易15 文化产业管理16 国际商务17 新闻学18 广告学19 网络与新媒体20 法学21 视觉传达设计22 环境设计23 绘画24 产品设计25 数字媒体艺术26 舞蹈表演2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8 电子信息工程29 通信工程30 物联网工程31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32 物流管理33 物流工程34 会计35 电子商务36 市场营销37 国际经济与贸易38 旅游管理39 计算机应用技术40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41 环境工程42 生物工程43 生物制药
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录取分数线
1、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会计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35分。
2、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网络与新媒体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33分。
3、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人力资源管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32分。
4、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英语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30分。
5、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电子商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30分。
6、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工商管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29分。
7、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市场营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28分。
8、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国际经济与贸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27分。
9、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物流工程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23分。
10、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12分。
11、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人工智能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04分。
12、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大数据与会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196分。
13、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微电子科学与技术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16分。
14、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市场营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168分。
15、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电子信息工程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62分。
16、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电子商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61分。
17、武汉工商学院专升本计算机应用技术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37分。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武汉工商学院是一所本科类院校,有工商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健康服务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建校20年。
武汉工商学院简介:武汉工商学院(原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AACSB国际商学院协会会员。学校位于武汉市黄家湖大学城,毗邻东湖高新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投入8.26亿元用于校园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和服务设施的优化改造。据2018年5月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拥有1个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4门省级精品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个湖北高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学位计划项目;打造了现代商务服务、信息工程、文化创意、环境与生物工程、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等应用型专业集群。
学校学科结构以新工科、经济、管理为主,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打造了现代商务服务、信息工程、文化创意、环境与生物工程、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等应用型专业集群。2016年10月官网资料显示,学校设有9院1部,即经济与商务外语学院、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物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文法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公共基础课部。
入选“双万计划”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广告学、物联网工程、会计学、电子商务专业、新闻学、环境工程、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2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电子商务、新闻学。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新闻学、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5个省级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环境工程、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2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荆楚卓越工程师(环境工程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物联网工程专业)。
根据官网2018年5月数据显示,现有教师761人,其中专任教师714人,教授、副教授占37.6%,硕、博士教师占71.1%,“双师型”教师占34.5%。学校还聘请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高校知名教授及企业届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一批高等教育老专家、校长、政界、企业界管理专家组成学校专家咨询委员会。
据2016年10月官网资料显示,在当时三年左右,学校共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54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28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13项;出版学术专著27部;发表论文1069篇,其中SSCI、SCI检索论文22篇;申请国家专利101项;承担社会服务项目41项。学校助滤+粉末活性炭技术过滤器深度处理废水技术”被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工程院院士孟伟为首的专家组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