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检查资讯

feion1992024-07-25  0

可能接待的检查有:1.半年报审阅半年报的审阅比年报审计工作量要稍微少一些,但起码的资料还是都要准备好的。2.年报审计如果是上市公司,这是大事,跨度两周甚至两个月。企业派出专门的接待小组,负责提供各种资料,回答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预审会在11-12月期间进行,撤场大致在3月中旬或之后了。3.季报审阅或商定程序没办法,谁让你是上市公司呢,年报刚结束,季报就开始了。要不财务部设专门的报表岗做什么。季报的审计通常会在4月中旬,持续一周或者更多。4.离任审计企业还是不要换老总的好,一旦换了,会计们就准备迎接离任审计吧。这经常由上级审计部或者外聘的事务所执行,持续一周或一个月,时间不等,要看企业多大,老总任期多长,上级要求的审计报告详细程度如何。5.税务审计年报出来后要做税务审计,聘请专门的税务师事务所,把年报审计时提供的资料再提供一遍。6.税务稽查国地税可不是光收钱,人家是有管理职能的。只要你的公司在片区够大或者够出名,或者在税务缴纳方面没取得税局的信任,那么税务稽查就可能找上门来,企业的老总得出面嘘寒问暖,亲切迎候。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都可能迎来检查,其中增值税检查还往往是供应商或者客户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规范引起的。7.统计检查统计数据里不少的财务数据,只要你的公司在片区够大或者够出名,统计局就很可能抽查到了。在北京,这种检查是重要的,企业数据不对的话,会导致罚款。8.高新审计企业申请或保持高新资格,是要经过审计的,有专门的事务所,索取大批资料和数据,苦干1-2周才行。9.内控检查凡是做过内控的人都知道,每年都需要自测试、上级测试、审计师测试,至少要一个月。其他的检查,虽然规模较小或频次不多,但也值得提提。比如:10.银行询问随着贷款风险日增,现在已经不是瞎编一张报表就能敷衍银行的年代了。银行收集完企业报表,他们是要看的。不仅看,还经常要求解释:为何你的其他应收款变化这么多?11.清产核资要看上级的力度及重视程度。这种检查,深可敲骨吸髓,浅可隔靴搔痒,并且与企业规模大小很有关系。12.财产清查一般都是企业自己搞,或者上级要求才搞的,和清产核资一样全看执行情况。13.会计基础工作检查公司大了,往往上级财务部对下级不怎么放心,这种检查时不时会搞一下,对提高各位会计的工作质量很有好处。14.专项审计这就名目繁多了,全看上级或主管单位的喜好。行业不同,涉及的事项也不同。

会计核查的内容也就是会计检查的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账务检查。主要检查账务处理是否严格按会计制度组织会计核算,处理各项账务是否真实、正确、完整、合法.以达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内外账务的相符。2.业务检查。主要检查各业务部门处理各项业务是否按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办理。3.财务检查、主要检查财务收支计划的完成情况、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各项收支和管理费用开支情况以及财务成果分配使用情况,检查的目的是督促企业讲究经济效益。增收节支,杜绝浪费,提高盈利水平。在对企业进行会计检查时,要采用多种方式配合使用,事前、事中、事后协调进行,既要有对经营结果的检查,也要有未雨绸缪的检查,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可以采用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间接检查和实地检查、外部检查和内部检查,并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相互结合运用,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败”,任何工作有计划则成、无计划则败。企业在进行具体会计检查时;首先要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检查工作计划,以明确检查的基本内容和范围、检查的重点和方向以及检查的组织领导和时间,检查的方式方法等,其次是按照工作计划组织人员进行具体的检查。最后是根据检查的记录,整理归纳检查结果,书写检查报告,作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检查是手段,分析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所以,在检查工作完毕,检查人员应根据检查结果撰写被检查单位各项政策、法规、制度和核算手续等方面的执行情况的书面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经营、财务计划或预算及各项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2. 资本结构及其变动情况;3.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4.主要税费的交纳情况;5.盈亏情况及利润分配情况;6.财产的盈亏度损情况;7.有关会计计量和对财务成果影响情况,包括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后至报表报出前发生的重要事项啡经常性项目的说明;会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

会计核查的内容也就是会计检查的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账务检查。主要检查账务处理是否严格按会计制度组织会计核算,处理各项账务是否真实、正确、完整、合法.以达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内外账务的相符。 2、业务检查。主要检查各业务部门处理各项业务是否按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办理。 3、财务检查、主要检查财务收支计划的完成情况、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各项收支和管理费用开支情况以及财务成果分配使用情况,检查的目的是督促企业讲究经济效益。增收节支,杜绝浪费,提高盈利水平。在对企业进行会计检查时,要采用多种方式配合使用,事前、事中、事后协调进行,既要有对经营结果的检查,也要有未雨绸缪的检查,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可以采用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间接检查和实地检查、外部检查和内部检查,并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相互结合运用,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会计核查的内容也就是会计检查的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账务检查。主要检查账务处理是否严格按会计制度组织会计核算,处理各项账务是否真实、正确、完整、合法.以达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内外账务的相符。2.业务检查。主要检查各业务部门处理各项业务是否按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办理。3.财务检查、主要检查财务收支计划的完成情况、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各项收支和管理费用开支情况以及财务成果分配使用情况,检查的目的是督促企业讲究经济效益。增收节支,杜绝浪费,提高盈利水平。在对企业进行会计检查时,要采用多种方式配合使用,事前、事中、事后协调进行,既要有对经营结果的检查,也要有未雨绸缪的检查,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可以采用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间接检查和实地检查、外部检查和内部检查,并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相互结合运用,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败”,任何工作有计划则成、无计划则败。企业在进行具体会计检查时;首先要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检查工作计划,以明确检查的基本内容和范围、检查的重点和方向以及检查的组织领导和时间,检查的方式方法等,其次是按照工作计划组织人员进行具体的检查。最后是根据检查的记录,整理归纳检查结果,书写检查报告,作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检查是手段,分析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所以,在检查工作完毕,检查人员应根据检查结果撰写被检查单位各项政策、法规、制度和核算手续等方面的执行情况的书面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经营、财务计划或预算及各项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2. 资本结构及其变动情况;3.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4.主要税费的交纳情况;5.盈亏情况及利润分配情况;6.财产的盈亏度损情况;7.有关会计计量和对财务成果影响情况,包括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后至报表报出前发生的重要事项啡经常性项目的说明;会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 1、会计检查方法包括:(1) 核对法。即对有关会计资料,如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与会计帐簿,会计帐簿与会计报表进行核对,检查其核算是否正确。(2) 审阅法。即检查有关的会计事项,判断其合理性和合法性。(3) 分析法。即对会计资料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各种数据的内在联系,以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2、按检查的顺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1) 顺查与逆查。顺查指按会计核算程序,由会计凭证到会计帐簿再到会计报表进行检查;逆查指由会计报表反向到会计帐簿再到会计凭证进行检查。(2) 详查与抽查。详查指有关会计资料进行详细的检查核对;抽查则指只对专门事项进行检查。(3) 全面检查与局部检查。全面检查指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普遍检查;局部检查则只对有关的局部方面进行检查。3、 按所涉及的会计资料划分,可分为:(1) 审查会计凭证。即对会计凭证的编制依据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真实、合法,手续是否完备,数字是否正确,所附单据是否齐全,印章是否齐备,业务内容是否合法等等。(2) 审查帐簿。即对帐簿进行检查,看其记载是否合乎规定,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反映的业务是否合理合法等等。(3) 审查报表。即对会计报表进行检查,看其编制是否合乎规定,内容是否正确,反映的业务是否合乎政策规定等等。4、按检查的期限划分,可分为定期检查和非定期检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84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