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律是指

feion1992024-07-25  0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是: (1)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 如199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会计法》。 (2)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如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3)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会计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与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会计法规。

会计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是指由国家权利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各种会计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行政规章等。

2、狭义的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它是会计法律制度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

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是会计机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根本大法。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扩展资料

1993年修改的《会计法》在执行中也出现一些操作性不强、约束力不够等问题。突出表现在:

1、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假帐、假数字严重。目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做假帐、帐外设帐等问题比较普遍和相当突出,已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助长腐败行为。

2、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内部会计监督不得力

3、外部监督弱化,对违法行为处理不严。外部监督包括政府部门监督和社 会审计监督。政府监督存在监督职责划分不清、重复进行,对单位负责人从轻处理甚至不处理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社会监督还存在执业环境不太规范,有不正当的业务竞争,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不够强等问题。

修订后的《会计法》集中体现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立法宗旨,新《会计法》在六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一、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进一步完善了会计记帐规则。健全和完善记帐规则,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强化了会计监督制度,建立检举制度。

四、实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质量,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和管理非常重要。

五、加大了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治力度。

六、增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总称,通常简称会计法规。1.会计法律制度的主要构成(1)法律:《会计法》(2)行政法规:《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3)部门规章:《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及其解释2.会计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办理会计事务必须依照《会计法》规定。(2)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①《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②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法律分析:会计法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84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