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具体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及其他损失。 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利得或损失具体会涉及到非常多的业务: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包括的业务有:盘亏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盈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利得或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利得或损失、债务重组的利得或损失等。一般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来核算。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般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常见的业务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权益变动时投资方按应享有的份额而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企业所得税法术语:即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已发生的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会计中的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固定资产重置净损失、无形资产重置净损失、对外捐赠支出等,就属于直接计入利润的损失而无偿调入固定资产计入资本公积,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无偿调出固定资产计入资本公积,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保险中风险损失的定义。风险损失是指由于一个或多个意外事件的发生,在某一特定条件和特定企业内外产生的多种损失的综合。产生于企业内部的损失,称企业风险损失;其余称企业外部风险损失。风险损失是由意外事件引起的企业内外多种损失的综合。这实际上是强调风险损失构成的复杂性及与非企业风险损失的区别。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损失,诸如正常的停工损失、废品损失等,这些不是这里侧重研究的内容。所谓风险损失是特指出乎意料之外的有关损失。风险损失种类繁多。
利得,损失是在非正常经营活动下产生的。比如说甲和乙签订了一份合同,但是由于甲违约支付给已10万,这10万对甲来说就是损失了,对已当然就是离得了。
同学你好!这个问题问得可巧啊!理论从教科书阅读;一、费用和收入1、费用---以100 000元银行支付营业费用;借:销售费用---营业费用 100 000贷: 银行存款 100 0002、收入---出售商品收入200 000元存入银行(应交增值税:略)借:银行存款 20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000二、会计利得、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利得---又分为会计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和资本利得(略);如:收到财政部门的辅助收入10 000元,存入银行;借:银行存款 10 000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辅助收入 10 000损失---例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ABC公司以一材料物资价值110 000元,抵偿MO公司100 000元,应付账款;借:应付账款---MO公司 100 000 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10 000贷:原材料---XX材料物资 110 000三、资本利得、损失时属于所有者权益1、资本利得---如:投入资本超过份额部分例:ABC公司收到MO公司设备合同协定价值110万元,作资本投资100万元的份额;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借:固定资产---XX设备 1 100 000贷:实收资本---MO公司 1 000 000 资本公积---MO公司投资超过资本部分 100 0002、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略)
这么理解不正确,收入和费用属于营业利润,利得和损失分为两块,一块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益和损失(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还有一块是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简单的举几个例子,你把库存商品销售,确认主营业务收入,这个属于收入,结转库存商品成本,属于费用;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净损益就是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属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做分录的时候,区别在于一个是会计科目不一样,利得和损失核算的难度更大些,内容更多一些,复杂一些;还有一个收入是按照总额确认的,例如库存商品账面价值30万,卖了50万,我们确认50万的收入,同时还要确认费用;而利得是按净额确认的,例如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0万,卖了50万,我们确认20万的营业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