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审计怎么学

feion1992024-07-25  1

2021年CPA新大纲于2月23日发布!

那么新大纲都有哪些变化?如何备考相应的科目呢?

点击链接进入直播间为你详细解读备考策略

新大纲下的科目备考策略

总的来说读书三遍,其义自见。给您几篇网友的经验文作参考吧第一遍:看课本,做笔记;第二遍:精讲循环讲义,完成课后作业;第三遍:精讲循环同步练习;第四遍:辅导书的讲义,例题,真题;第五遍:强炼循环习题;第六遍:剖析循环讲义。1、关于教材教材是一定要买新的,个中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不过因为每年的新教材都要到4月底才出来,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建议在在报好名后,可以对照新考纲,先借去年的教材看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先熟悉一下考试内容,早点进入备考状态,另一方面还可以发现哪些是今年新增的内容,而这些新增的内容往往是每年考试的重点。不过有些科目如果内容变动很大,那就另当别论了,比如审计,我就没有看去年的教材。2、关于辅导班我五门都参加了辅导班,而且还是双料的(一次是上注协的,一次是我们公司组织的),累是有点累,不过我觉得对考试还是有一定帮助的。读班一方面可以督促自己按一定的进度复习,另一方面,辅导班的老师一般经验都比较丰富,可以帮助你掌握教材的重点。不过尽信师则不如无师,可能是出于谨慎原则吧,很多辅导老师都有让考生多背多记的倾向,这时候一定要发挥自己的判断力,去粗取精,特别是对于一次备考多门的考友,如果力求把老师划的东西都背下来的话,一定会弄得筋疲力尽,甚至还可能会顾此失彼,实在是不划算。3、关于参考书我在订教材的时候,同时订了东北财大的那本习题集,当时稀里糊涂还以为这也是指定参考书,用了才发现,并不怎么样。其中财务管理、经济法和税法部分的习题我还凑合着用了,但会计和审计的习题实在是“差不忍做”,所以我后来又买了《无师自通》的审计和中信的会计。那本《无师自通》实在是太差,完全是按照过时的教材编的,而中信的会计用下来还可以。不过就我了解,每本参考书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差错,所以做习题的时候一定要以教材为准,千万不要迷信参考书的答案。除了多做历年的考题外,我觉得上注协的考前复习题也不错,题目质量比较高,而且有老师讲解答案,比较可靠。每门大概5元左右,只要付钱,可以随便买多少,所以外地的考友可以委托上海的朋友代为购买,而且上注协的辅导班允许只报名参加最后的复习课,所以若想听答案讲解的话,只要当场付钱就可以进去听了。4、关于时间安排准备充分是促成我这次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去年年底就已经被现在的单位录用,不用忙于找工作,而且大四下学期学校也没课,所以我的备考时间是比较充分的,我知道很多考友工作、家庭事务都很繁忙,不一定有这么多时间,不过我还是说一下我的时间安排,以供参考。在报名到领书的一个多月里,我基本看完了去年的教材(除了审计),特别是会计和财务管理,做到基本掌握。领到新教材后,正式进入备战状态,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看书6-8小时,一般是一天一门,连看书带做题,每天早上定好进度预算,一般是只允许超前,不允许滞后。周末参加辅导班,同时根据辅导班的进度,尽量在周末完成预复习工作,以免影响平时看书的进度。这样的生活大概持续了一个月左右,基本完成了第一遍也是最艰巨的复习工作。此后,因为忙于毕业的琐事,一度几乎停止复习。再次进入备考状态已经是6月底了,不过因为第一次看书时比较用心,这次复习过程要轻松许多,大概用了2个礼拜。此后,开始忙于参加公司的培训,复习进度减慢,到8月底,大概又复习完一遍。考试前,利用两周的考试休假,开始最后的冲刺,两天一门,主要是看一下教材的重点和历年的考题,我个人觉得此时的目的主要是最后的WARM-UP,以求能以进入最佳应考状态,所以完全不必日夜兼程,还是轻松一点的好。5、对各科考试的体会我觉得财务是五门中最容易的,而且每年变化不大,完全可以提前准备。经济法自然是要靠背,不过可以把类似的东西联系起来记忆,如股票、债券、基金的发行、上市条件等。审计重点在前面几章关于基本审计概念、理论的内容以及最后几章关于完成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内容,至于中间几章关于各个循环的具体审计程序,只要在浏览的基础上,掌握每个循环的一些重点内容,如存货监盘、应收帐款函证等即可。税法也不难,在记忆的基础上,多做点题以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即可。会计的话,有些内容是永恒的重点,如投资、合并报表等,需要重点复习。如何学审计?审计是CPA五科考试中最难的,可以这么说吧。我觉得审计的难度与会计相当,两者不相上下。下面是对学审计的一些看法。1、 研究08年的审计考题08年的考题代表了审计最新的考试方向。学审计的目的是要通过考试,要先知道中注协要考什么,然后带着目的去学。研究试卷的目的是摸清出题方向,也就是要找准学习的方向。08年的题至少要研究三遍,不是非要会做试卷上的题,是要看看考什么。如果不知道考什么,漫无目的地学效率是很低的。2、 了解书本的结构(1)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审计理论部分。第1-8章+18、19章第二:风险评估部分,第9-11章第三:审计实务部分,第13-17章第四:特殊业务部分:20-22章(2)了解全书的重点章节第一层次的是:风险评估与应对,第9-11章,08年考了两个综合题40分;第二层次是:第三、四、六、七、八、十二、13-17、18-19第三层次是:其他章节学习要把重点放在第一、二层次上。3、 学习方法首先:建立审计的基本思路。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不知道如何下手学。审计的顺序基本如下:(1) 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第8章)(2) 签定业务约定书(第8章)(3) 风险评估与应对(9-11章)(4) 实质性程序(13-17章)(5) 出具审计报告(18-19章)第一部分: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重点是学的内容是第三章的独立性、第四章的质量控制、第五章的法律责任、第六、七、八章。第二部分:对于风险评估,要理解书上讲到的28种情形,对于应对的程序,要背。最好是看一下有关风险评估的工作底稿,结合工作底稿学印象更深刻,考题就像是(或者说就是)工作底稿。08年这三章考了40分啊,重中之重啊。当然08年没考审计报告有点偏啊,这一部分考20分是正常的,另外20分应该给审计报告。第三部分:主要是考会计知识,会计知识要过关,但是08年调整分录和审计报告一分没考,有点奇怪。这一部分主要学的是审计的几个特色的程序:应收帐款的函证、存货监盘、主营业收入的分析程序、如何查未入帐的应付帐款等。另外要弄清查帐的方向,是正向查还逆向查。把这几个特色的程序掌握好了,会计知识过关就行了。4、 听课我认为课还是一定要听的,自己理解慢,而且可能理解不透。听老师讲课,可以迅速地找准重点,节约时间,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我的感觉:理论部分听杨老师的课,她的审计思路非常清晰;风险评估和实务部分听徐永涛老师的课。课至少要听两遍以上,一遍见效的可能性不是很大。5、 风险评估的思路在学9-11章之前,最好看一下08年的考题,理清风险评估的思路:例:被审计单位的董事会给总经理下达任务,08年收入必须比07年增长20%(行业的增长率是10%),否则扣发奖金。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风险,因为总经理完成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是很难的,他想拿奖金,除了努力工作外,还有就是想造假,虚构客户,虚构收入,这样就查出哪里有风险了。收入集中在收入和应收帐款上面。是认定层次的,是很具体的,就查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帐款。对应的是收入的发生认定和应收帐款的存在认定。接下来是怎么查:应收帐款要函证,对函证不符的要查明原因,看看有没有假客户;对收入要查原始凭证,如发票、发运凭证、出货单等,如果没有发货就列收入了,肯定是假的了。查出了问题,看看是不是重大,对报表有什么影响,以便确定意见类型,看出什么类型的报告。6、 调整分录调整分录书中没有具体讲,注意以下几点:(1) 调整分录是CPA编制的(2) 调整分录调的是“报表项目”,不是会计科目,一定要注意,要用报表项目代替会计科目(3) 把被审计单位的帐看成是未结帐的徐永涛老师有一篇专门介绍审计调整分录的文章,写得很好,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至于如何根据调整分录,结合重要性水平判断报告类型,建议大家听一下杨老师的08年的课中有对以前年度考题的讲解。听一个对历年考题的讲解可以明白18章一章的很抽象的内容,结合例题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7、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09年可能的热点是:内部控制制度要修改,职业道德规范要修改,法律责任要修改,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与风险评估依然是重点和热点。8、 以教材为根本,全面复习教材至少要看三遍以上,重点部分五遍以上,老师点到的是重点,但是其他的也要看。像审阅报告08年考了简答题。要防止中注协的歪招啊。9、 适当做模拟题做模拟题的目的是掌握知识点,综合题要弄清解题思路。审计搞题海战术是没有用的,要把精力主在教材上。如果有时间研究一下审计准则和指南。10、考前听一下老师的冲刺,或许能押上一个或半个题。但是机率太小了,关键还是平时的知识的积累。考前要把08年的考题好好研究一下,重点是研究解题思路。11、关于审计英语:如果英语基础好一点,最好是学一下。我今年听过吕鹏老师的课,讲得很好,可惜没听完。但是5个小题还是连猜带蒙弄对了3个,不得不感谢老师的讲解啊。这个要看个人基础了,基础好的可以学一下,碰碰运气。考试题不一定就很难,或许能做对。12、学习时间:建议从现在就开始学,利用一年的时间来学审计。我觉得想学个三四个月就通过考试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对教材的深入理解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注会审计题型(参考2019年题型)

单项选择题:有25个,共25分

多项选择题:有10个,共20分

综合题:有1个,共19分

简答题:有6个,共36分

大家一定要在平时做题的时候,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

注会审计难度

注会审计是除了会计难度比较大的一个科目,每年的平均分都比较低,通过率自然也是比较低的一门科目。审计的理论比较多,而且不容易被理解。有些考生还没有从事过审计的工作,理解起来可能更加困难。但是一旦理解了,就会一通百通。

注会审计时间分配

因为会计是比较难的科目,所以所用的时间比较长。青藤小编建议是300-350个小时,这样复习起来会比较舒服。

第一轮:基础阶段(150个小时)

第二轮:强化阶段(100个小时)

第三轮:冲刺阶段(50个小时)

如果没有相关专业的学习,青藤小编建议大家可以适当延长学习时间。

注会审计复习方法

审计是比较抽象的,偏向于实际操作。如果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只看教材,是比较晦涩难懂的。青藤小编建议大家,可以听听网课,多背讲义,多做题。大家可以采用题海战术,将每个考点都研究透,这样的话就可以提高通过考试的几率了。在备考的过程当中,有可能遇到不想学,学不下去的情况,这时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理状态,只有平稳的心态,才能进入到高效学习的状态。

更多注册会计师考试资讯、备考攻略、每日习题等,小编都会及时进行更新,请大家持续关注起来,祝愿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以教材为主,掌握基础知识对于注会考试,各科目的特点不一样,同学们要结合各科的特点进行备考。注会《审计》科目的特点就是晦涩难懂,满篇中国字,背后却都是洋人的思维,拿到教材感觉给人一种云山雾罩的感觉。初次接触审计知识,我建议同学们不要好高骛远,踏踏实实的研读教材,最好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带着自己学习,先把审计的基础知识弄明白了,明白审计的基础理论、基本逻辑。不要着急去做大量的习题,更不可脱离教材简单看辅导资料。由于2021年注会《审计》教材还没有发行,所以建议各位考生在此期间可以根据2020年注会考试大纲以及注会教材进行备考二、注意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把握教材逻辑框架审计难,主要难在了很多同学不能理清楚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审计说白了是一套查找问题的方法和程序。管理层已经编制好了报表,审计师的责任就是用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法去证明报表是否没有重大错报,整个教材都是围绕这个基本点展开的。因此,在审计学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二个阶段、三个角色”来学习。“一个中心”,审计是围绕“风险”这个中心展开工作的。现代审计属于风险导向审计,也就是审计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教材第一章就介绍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来源于管理层编制的报表有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检查风险。整个《审计》教材就是紧紧围绕这个风险模型展开的。审计的过程就是如何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如何来降低检查风险,从而最终达到审计师可以接受的低水平的审计风险。“二个阶段”就是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阶段,以及在风险识别和评估基础上的风险应对。教材第七章是风险评估,详细介绍了如何来识别财务报表的风险以及如何评估这种风险的大小,目的是找到影响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紧接着在教材在第八章就介绍了风险应对,介绍了审计师面对识别出来的重大错报风险如何去应对,也就是去证实重大错报风险是否在财务报表中形成了重大错报。然后,教材为了方便同学们理解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的过程,在第九章到第十二章的四大业务流程审计以及十三章和十七章的六个特殊项目审计中,具体介绍了如何来识别和评估风险,如何应对识别出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三个角色”指的是在审计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人员。如果我们把审计比喻成一幕话剧,那么在这幕话剧中有三个角色登场,报表使用人、管理层、审计审。报表使用人我们简单理解为投资人,老板投资后当然关心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因此他们是报表的使用人。管理层就是负责企业日常管理的人员,比如CEO、CFO等,他们的工作就是管理企业并编制报表。第三个角色就是审计师,审计师我们可以理解为注册会计师,他们是取得审计的专业资格从事审计的人员。那么他们三个角色是如何分工的那?首先登场的管理层,管理层拿着编制完成的报表要送给投资人,投资人考虑到报表可能包含重大错报,因此并不会直接接受管理层编制的报表,投资人就会委托注册会计师对这些报表进行审计,检查一下管理层编制的报表是否不包含有重大错报,这时候注册会计师就会隆重登场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注册会计师需要按照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独立的开展审计,审计之后出具一个审计意见,说明报表是否公允反映,是否有重大错报。因此,审计的过程可以简单总结为:审计师按照审计准则来审计管理层编制报表,查找错报的过程。三、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做笔记和总结无论老师讲的有多好,无论你看的有多明白,无论别人总结的体系有多好,都不如自己亲自动手总结的效果好。因此,我提议同学们在第一轮的基础学习中,准备一个笔记本,在跟着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总结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和框架体系。在历年的教学中,凡是亲手自己认认真真做笔记和总结的同学,对审计的理解都相当到位。审计教材是翻译的教材,一定要抽丝剥茧,把自己对审计的理解和总结提炼出来,把前后的知识和体系罗列出来,及时对已混点和易错点做对比分析。第一阶段的基础工作做得越好,到最后的复习越轻松。教材越晦涩,需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总结的东西都会深深的记在脑海中,因为这是真正属于你的知识产权。四、在学习过程中留意考试细节,避免犯简单错误审计报表的目的是查找错报,同学们特别需要在学习的时候既要有逻辑、有框架,也不要忽略细节。希望同学们在第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打基础,要仔细的研读教材,特别是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点,比如审计程序是“应当”做还是“可以”做,执行审计的时间到底是“日前”还是“日后”等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83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