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人的5个变化

feion1992024-07-25  2

中级会计师并未泛滥。国内从事会计行业人口达四千多万人,而持有中级会计证书人数尚不足200万。近几年来尤其是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以后,报考中级会计师考试人数大幅增长,通过提高中级会计师考试难度控制通过人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通过增加报名要求等控制报名人数已经成为现实。中级会计职称是会计职称的一种,会计职称分为会计初级职称、会计中级职称、会计高级职称。根据现行会计职称管理规定,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后可以评定会计师职称。会计师指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水平,经考核取得证书、可以接受当事人委托,承办有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业务的会计人员。想要学习会计方面的知识,可以了解一下东奥会计在线。【更多会计问题点击咨询>>】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会计师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东奥会计在线,师资是公司发展的核心力量,东奥会计在线汇集了国内会计职称培训和注册会计师培训的会计名师阵容;他们具有多年命题经验,深入研究了教材的内容,熟知考试命题的发展变化,始终活跃于会计考试辅导第一线。

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成绩于7月13日陆续发布,不少考生还在为自己的成绩心急如焚。毕竟会计职称是会计行业从业人员中难度最高的证书,也是含金量最高的证书之一。目前关于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已经发布了一段时间,很多考生也都在焦急等待这一结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考试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是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全称为注册会计师。简称“CPA”,也叫“会计证”、“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财政部认可的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即具有从事会计或者相关专业工作的资格。CPA是我国仅有、也是唯一有资格报考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

2、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包括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门科目。专业阶段考试的专业阶段成绩实行5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注会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两部分。其中专业阶段考试科目有《综合阶段考试大纲》、《专业阶段考试科目试卷一》、《专业阶段考试大纲》答答解析》等内容。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后即可取得注会证书。

3、注会和中级哪个更好?

可以这么说,中级和注会对于大家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很多人都想通过注会的考试去提升自己在公司的地位,而中级会计证书所带来的含金量也同样是中级会计证书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很多人会说中级会计证书含金量高又能提升自己个人能力和学历层次,所以不管证书如何变化我们都要以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为准。

无论你是在私企想换一个工作,还是想进入事业单位,中级会计职称都是你前进的有力敲门砖。有了中级会计职称证书就证明了你的能力,在一些企业当中是很看重证书的,有了中级会计师资格证想要换到新的公司也会容易很多。如果想考入事业单位,更是会发现在岗位要求上面有很多涉及到会计类的岗位,都会要求须持有中级会计师资格证,因此如果拥有了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也就多了很多选择报考的机会,比别人更有竞争优势。

中级会计考试大纲发生了那些巨变?考试大纲作为明确中级会计考试出题范围的资料,每年都会发生些许的变化,那么2022年中级会计考试的考试大纲新增内容多不多?具体变化内容有哪些?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详细的解读!

快来看看吧!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

中级会计考试大纲发生了那些巨变?

1.《中级会计实务》共24个章节

本科目删除第一章总论内容,新增加6个章节内容,分别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租赁;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企业合并;公允价值计量。

2.《财务管理》一共10个章节

没有删除章节,没有新增章节,整体的变动适中,仅各章具体内容有新增。

3.《经济法》一共7个章节

不仅删除了税法两章相关内容,还增加信托法律制度一章内容,物权法律制度单独成章。

考试大纲在中级会计考试中有什么作用?

考试大纲可谓是考试的指导性文件,考试大纲之于考试就相当于目录之于文章,考试大纲能明确一场考试的考试范围,对于考生来说十分重要,而且无可替代。不仅可以帮助考生了解中级会计考试的范围,清楚教材知识结构,确定考试重点,还可以根据其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中级会计考试报名已结束,现在开始备考来得及吗?

虽然中级会计考试报名已经结束,但是现在抓紧时间进行备考还来得及!

1.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学习,这样学习起来才更高效。

2.大多数人一开始很难进入系统性的学习状态,听小编的只要不放弃,一旦投入,效果会很明显。

3.无论做了多少准备,在学习时还是会因为各种难题而难过。针对这些难题,考生们一定要反复练习,不断巩固,决不放弃,终有一天你会克服的。

更多关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问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83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