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流动资产专业

feion1992024-07-25  0

资产类会计科目分为:1 1001 库存现金2 1002 银行存款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银行专用 新增)4 1011 存放同业 银行专用 新增5 1012 其他货币资金4 1101 短期投资(分拆)5 1102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更名)6 1021 结算备付金(证券专用 新增)7 1031 存出保证金(金融共用 新增)8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新增)9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10 1121 应收票据11 1122 应收账款12 1123 预付账款13 1131 应收股利14 1132 应收利息15 1201 应收代位追偿款(保险专用 新增)16 1211 应收分保账款(保险专用 新增)17 1212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18 1221 其他应收款19 1231 坏账准备1261 委托代销商品13 1161 应收补贴款20 1301 贴现资产(银行专用 新增)21 1302 拆出资金(新增)22 1303 贷款(银行和保险共用 新增)23 1304 贷款损失准备(银行和保险共用 新增)24 1311 代理兑付证券(银行和证券共用 新增)25 1321 代理业务资产 (新增)26 1401 材料采购(更名)27 1402 在途物资(新增)28 1403 原材料29 1404 材料成本差异30 1405 库存商品31 1406 发出商品(新增)32 1407 商品进销差价33 1408 委托加工物资34 1411 周转材料(新增)1412 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35 1421 消耗性生物资产36 1431 贵金属37 1441 抵债资产 (金融共用 新增)38 1451 损余物资(保险专用 新增)39 1461 融资租赁资产 (租赁专用 新增)40 1471 存货跌价准备41 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新增)42 15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新增)43 15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增)44 1511 长期股权投资29 1402 长期债权投资(更名)45 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46 1521 投资性房地产(新增)47 1531 长期应收款(新增)48 1532 未实现融资收益(新增)49 1541 存出资本保证金 (新增)50 1601 固定资产51 1602 累计折旧52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3 1604 在建工程54 1605 工程物资55 1606 固定资产清理56 1611 未担保余值(租赁专用 新增)57 1621 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 新增)58 1622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农业专用 新增)59 1623 公益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 新增)60 1631 油气资产 (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 新增)61 1632 累计折耗 (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 新增)62 1701 无形资产63 1702 累计摊销 (新增)64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5 1711 商誉(新增)41 1815 未确认融资费用(变更类别)66 1801 长期待摊费用67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新增)68 1821 独立账户资产(保险专用 新增)69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

包括: 1001 库存现金1002 银行存款 1015 其他货币资金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1121 应收票据 1122 应收账款 1123 预付账款 1131 应收股利 1132 应收利息 1231 其他应收款 1241 坏账准备 1321 代理业务资产 1401 材料采购 1402 在途物资 1403 原材料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1406 库存商品 1407 发出商品 1410 商品进销差价 1411 委托加工物资 1412 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 1461 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流动资产)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财会〔2011〕17号印发,下面我准备了企业会计准则流动资产部分的解释,提供给大家参考!

【准则原文】第七条 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下同)或超过1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

小企业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解读】本条是关于流动资产的定义和构成的规定。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应当分别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列报,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十分重要。《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十三条规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下同)变现;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流动资产是小企业资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其流动性较强的特点,加强流动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不仅有利于保证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企业流动资金的利用效果,而且有利于保持企业资产结构的流动性,提高偿债能力,维护企业信誉。

考虑到小企业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核算内容较为简单,本条对流动资产的定义作了适当简化。

小企业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这里,流动性通常按资产的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短或者负债的偿还时间长短来确定。

一、关于正常营业周期

正常营业周期是指小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最终实现现金止的期间。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1年,在1年内有几个营业周期。但是,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1年的情况,如小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开发用于出售的商品房等,从购买原材料进入生产,到制造出产品出售并收回现金的过程,往往超过1年,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循环相关的产成品、应收账款、原材料尽管是超过1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仍应作为流动资产列示。

当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1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

二、关于变现、出售和耗用

(一)变现一般针对应收及预付款项、短期投资等而言,指将资产变为现金。

(二)出售一般针对产品等存货而言,指将小企业的产成品、商品、原材料、半成品等对外销售。

(三)耗用一般指将存货由一种形态(如原材料)转变成另一种形态(如产成品)的过程。

三、关于流动资产的构成

小企业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其中,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四、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企业可以对日常开支、零星采购或小额差旅费等需用的现金,建立定额备用金制度来加以控制。备用金是指为了满足小企业内部各部门和职工个人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而暂付给有关部门和职工个人使用的备用现金。

采用定额备用金制度的小企业,由会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拨出一笔固定金额的现金,并规定使用范围。备用金由专人经管,经管人员必须妥善保存有关支付备用金的收据、发票等各种报销凭证,并设置备用金登记簿记录各项零星开支。经管人员按规定的间隔日期或在备用金不够周转时,凭有关凭证向会计部门报销,补足至备用金的规定金额。

为了反映和监督备用金的领用和使用情况,小企业应在“1012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下或单独设置“1013备用金”科目进行核算。会计部门拨付备用金时,借记“其他货币资金——备用金”或“备用金”科目,贷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自备用金中支付零星支出,应根据有关的支出凭单,定期编制备用金报销清单,会计部门根据内部各单位提供的备用金报销清单,定期补足备用金,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除了增加或减少拨入的备用金外,使用或报销有关备用金支出时不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或“备用金”

科目核算。

本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小企业应当根据本条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1001库存现金”、“1002银行存款”、“1012其他货币资金”、“1101短期投资”、“1121应收票据”、“1122应收账款”、“1123预付账款”、“1131应收股利”、“1132应收利息”、“1221其他应收款”、“1401材料采购”、“1402在途物资”、“1403原材料”、“1404材料成本差异”、“1405库存商品”、“1407商品进销差价”、“1408委托加工物资”、“1411周转材料”和“1421消耗性生物资产”等19个会计科目。

本条规定应用举例

【例2-1】2013年1月10日,甲公司从开户银行提取10 000元现金。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现金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例2-2】2013年12月1日,甲公司核定销售部备用金定额为10 000元,以现金拨付,并规定每月月底由备有金专门经管人员凭有关凭证向会计部门报销,补足备用金。月末,销售部报销日常业务支出8 000元。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拨付备用金:

借:其他货币资金 10 000

贷:库存现金 10 000

(2)报销日常业务支出,补足备用金:

借:销售费用 8 000

贷:库存现金 8 000

【例2-3】 甲公司为临时到外地采购原材料,2013年3月5 日委托开户银行汇款100 000元到采购地设立采购专户。3月20日,采购员交来从采购专户付款购入材料的有关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原材料价款为8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 600元。3月28日,收到开户银行的收款通知,该采购专户中的结余款项已经转回。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汇出款项:

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2)采购原材料:

借:原材料 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93 600

(3)转回余款:

借:银行存款 64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6400

【准则原文】第八条 短期投资,是指小企业购入的'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 (含1年,下同)的投资,如小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短期投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以支付现金取得的短期投资,应当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

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不计入短期投资的成本。

(二)在短期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三)出售短期投资,出售价款扣除其账面余额、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解读】本条是关于短期投资定义及会计处理的规定,具体包括取得短期投资、持有期间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息、出售短期投资等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

小企业有时会将持有的富余资金用于对外短期投资,如从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这种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暂时存放剩余资金,并通过这种投资取得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息收入或价差收入,待需要现金时即可兑换成现金。加强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小企业回报。

【相关链接】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进一步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四条所称投资资产,是指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一)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二)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四)项所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第十八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五)项所称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根据小企业资产按成本计量的原则,同时,为了保持与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相一致,本条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计量,不考虑持有期间的市价波动,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确认。小企业根据本条规定对短期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时,会计上要求计入投资收益但税法上允许免税的,需要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例如,小企业因购买国债所取得的利息收入、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符合条件的股息或红利等权益性收益,按照税法规定作为免税收入,但按照本准则规定应计入投资收益,两者构成永久性差异。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短期投资的特征

短期投资相对于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通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投资目的很明确,是小企业为了提高暂时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而进行的对外投资,也包括以赚取差价为目的。

(二)投资时间比较短,小企业通常是为了提高暂时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其持有时间往往会较短,通常不超过1年。

(三)投资品种易变现,短期投资为了能够实现及时变现的目的,通常投资于二级市场上公开交易的股票、债券、基金等,这些资产在市场上极易变现。这些资产既可能是债权性的,也可能是股权性的。

二、取得短期投资成本的确定

(一)通常小企业都是以支付现金的方式取得短期投资,短期投资的成本包括取得短期投资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在本准则中,相关税费统一是指小企业在交易过程中按照有关规定应负担的各种税款、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手续费、佣金等。

(二)如果在取得短期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属于购买时暂时垫付的资金,并且在当今社会这些信息都属于公开信息极易取得。因此,不得计入短期投资的成本,应当作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单独核算。即按照扣除所含现金股利或利息收入后的金额作为短期投资的成本。

三、在短期投资持有期间取得现金股利和利息收入的会计处理

(一)取得现金股利

在短期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按照本企业可分得的金额,确认应收股利和投资收益。

(二)取得债券利息收入

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应取得的利息收入,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

四、出售短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一)出售短期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确定

小企业出售短期投资时,应当将出售价款扣除该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即成本)、出售过程中支付的相关税费的净额计入出售当期的投资收益。

(二)所出售短期投资成本的结转

出售短期投资时,其成本分别不同情况进行结转: (1)一次性全部出售某项短期投资,其成本为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2)部分出售某项短期投资,可以比照本准则第十三条有关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进行计算结转,如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结转其所出售短期投资的成本。

本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小企业应当根据本条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1101短期投资”和“5111投资收益”两个会计科目。

本条规定应用举例

【例2-4】2013年3月1日, 甲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某上市公司股票100 000股,作为短期投资,每股成交价9.8元,其中包括0.2元为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的现金股利,另支付相关税费4 000元。3月8日,甲公司收到上市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 10月25日,甲公司出售上述股票,售价为1 000 000元。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购入短期投资时:

借:短期投资 964 000

应收股利 20 000

贷:银行存款 984 000

(2)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应收股利 20000

(3)出售短期投资时:

借:银行存款 1 000 000

贷:短期投资 964000

投资收益 36 000

【例2-5】2013年10月1日,甲公司购入某企业当日发行的3年期债券,作为短期投资,支付价款为2 800 000元,另支付相关税费30 000元。该笔债券面值为 2 700000元,票面利率为4%,每季度末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购入债券时:

借:短期投资 2 830 000

贷:银行存款 2 830 000

(2)季末确认债券利息收入时:

借:应收利息 27 000

贷:投资收益 27 000

(3)实际收到债券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27 000

贷:应收利息 27 000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而且,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流动资产构成。(一)按照流动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起的作用1、工业企业的流动资产可分为:(1)储备资产(2)生产资产(3)成品资产(4)结算资产(5)货币资产2、商业企业的流动资产可分为:(1)商品资产(2)非商品资产(3)结算资产(4)货币资产(二)按流动资产的表现形态可分为货币性流动资产和实物形态的流动资产。(三)按对流动资产进行计划管理的需要可分为定额流动资产和非定额流动资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833260